
(1).即同心結。 金 完顔璟 《蝶戀花·聚骨扇》詞:“金縷小鈿花草鬥,翠絛更結同心扣。” 清 吳偉業 《戲贈》詩之一:“繡囊蘂結同心扣,十裡風來袴褶香。”詳“ 同心結 ”。
(2).形如同心結的鈕扣。 元 關漢卿 《窦娥冤》第一折:“愁則愁、興闌删嚥不下交歡酒,愁則愁、眼昏騰扭不上同心扣。”
“同心扣”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同心結的别稱
指用絲線、縧帶等編織成的裝飾性結飾,象征兩心相連、情誼深厚,常見于古代詩詞與民俗。例如金代完顔璟《蝶戀花·聚骨扇》中“翠縧更結同心扣”,以及清代吳偉業詩句“繡囊蘂結同心扣”,均以同心扣隱喻情感聯結。
形似同心結的鈕扣
元代關漢卿《窦娥冤》提到“扭不上同心扣”,此處指服飾上象征愛情的特殊扣飾,兼具實用與寓意功能。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7)提出“同心扣”可引申為:
若用于文學、曆史或傳統工藝場景,建議優先采用“同心結”或“象征性鈕扣”的經典釋義,并參考漢典等權威來源。現代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適用性。
《同心扣》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同心協力,合作一緻。
《同心扣》的部首是「大」,筆畫數為12畫。
《同心扣》最早出現在明代李時中的《聖祖仁皇帝實錄》一書中,用以描述皇帝和臣民心心相印、團結一緻的關系。
《同心扣》的繁體字為「同心扣」。
古時候的漢字寫作「同心扣」,沒有太大的變化。
1. 在困難面前,我們要同心扣,共同克服。
2. 隻有同心扣,我們才能取得勝利。
同心、扣手、扣緊、扣人心弦、緊扣、扣問、扣留、扣子、扣帽子
和衷共濟、齊心協力、同仁同心、衆志成城
心不同、各執己見、紛争不已、意見分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