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僚寀的意思、僚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僚寀的解釋

同僚。《晉書·王戎傳》:“尋拜司徒,雖位總鼎司,而委事僚寀。”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城西法雲寺》:“至於春風扇揚,花樹如錦,晨食南館,夜遊後園。僚寀成羣,俊民滿席。” 宋 司馬光 《與呂晦叔簡》:“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與僚寀行坐不相離,未嘗得伸悃愊,雖日夕接武,猶闊千裡也。” 元 無名氏 《連環記》第三折:“那時君臣名分,就如天地隔絶,再也不能展其僚寀之歡。” 明 歸有光 《贈熊兵憲進秩序》:“餘昔承乏 汴省 ,而公今官亦系銜於 汴 ,有先後僚寀之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僚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一定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詞讀作liáo cǎi(部分來源标注為 liáo cuǐ,如),核心含義指同僚,即在同一官署任職的官員或同事關系。例如《晉書·王戎傳》中“委事僚寀”即表示将事務托付給同僚。

  2. 詞源與演變

    • “僚”本義指朋友或官吏,如《說文解字》提到“僚”有“美好”的引申義。
    • “寀”通“采”,意為輔佐、協作,二者結合後多用于形容公務合作場景。
  3.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描述官員間的共事關系,如北魏《洛陽伽藍記》中“僚寀成羣”指同僚聚集。現代使用較少,偶見于曆史類文本。

  4. 與其他詞彙的差異
    需注意與“僚友”等近義詞區分:“僚寀”強調公務層面的協作,而“僚友”可能包含私人情誼。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晉書》《洛陽伽藍記》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僚寀》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僚寀》是一個古漢語詞語,意為“屬下”、“部衆”或者“官員”。

拆分部首和筆畫

《僚寀》的拆分部首是“亻”和“蜀”,部首的字形表明該字與身體有關,而“蜀”字則是該字的音符部分。羅納德·詹姆斯·約翰斯頓的筆畫順序圖顯示了《僚寀》這個詞的8個筆畫順序。

來源

《僚寀》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地官司徒·宗人》這一篇古代典籍中,用來指稱官員的屬下。後來,這個詞逐漸在社會上廣泛流傳并使用。

繁體

《僚寀》的繁體字是「僚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的《僚寀》字用偏旁和筆畫來構建,變體字甚多。其中一種古代寫法是「侶凡」,稱作侶字的凡體變形。

例句

1. 大将軍統率着一支龐大的僚寀,為國家的安全盡心盡力。

2. 隻有與優秀的僚寀合作,企業才能走向繁榮。

組詞

1. 僚機(指工作夥伴)

2. 僚友(指親近工作夥伴)

近義詞

1. 隨員

2. 屬員

反義詞

上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