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允的意思、從允的詳細解釋
從允的解釋
聽從,允諾。《北史·唐邕傳》:“屬 周 師攻 洛陽 ,右丞相 高阿那肱 赴援, 邕 配割不甚從允, 那肱 譖之,由是被疏。”
詞語分解
- 從的解釋 從 (從) ó 依順:順從。盲從。從善如流。 采取,按照:從優。 跟隨:願從其後。 跟隨的人:侍從。仆從。 參與:從業。從政。投筆從戎。 由,自:從古至今。從我做起。 次要的:主從。從犯。 宗族中次于
- 允的解釋 允 ǔ 答應,認可:允許。允諾。不允。 公平得當:允當。公允。 信,實:允恭克讓(誠信,謙遜能夠忍讓)。 筆畫數:; 部首:兒;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從允”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從允(cóng yǔn)指聽從并允諾,強調對他人意見或要求的接受與同意。該詞多見于曆史文獻,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詞義解析
-
字義構成:
- 從:本義為“跟隨、依順”,引申為“聽從”;
- 允:意為“應許、答應”,如“允諾”。
- 組合後表示“接受并同意他人的主張”。
-
語境用法:
多用于描述對上級、權威或他人意見的遵從,常見于史書或正式文書中。例如《北史·唐邕傳》記載:“邕配割不甚從允”,指唐邕在分配任務時未完全聽從高阿那肱的建議,導緻被疏遠。
相關文獻與例句
- 古籍例證:
《北史·唐邕傳》:“屬周師攻洛陽,右丞相高阿那肱赴援,邕配割不甚從允,那肱谮之,由是被疏。”
- 此句說明“從允”在曆史事件中的實際應用,暗含對權威指令的服從與否的後果。
現代適用性
該詞屬于文言詞彙,現代口語和書面語中極少使用,更多出現在研究古文或曆史文獻的場景中。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聽從”“應允”等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或《北史》相關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從允是一個漢字,意思是允許、許可。它的部首是兒,總共有五筆。這個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形狀上像人的手臂高舉,表示許可或允許。在繁體中,從允的字形并未有太大變化,保持了其原始的意義。在古代漢字書法中,從允寫作傲,左右結構更加明顯。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父母從允了我去參加這個活動。
2. 教授同意從允我的論文選題。
3. 不要輕易從允别人的請求,要慎重考慮。
與從允相關的組詞包括:允許、允諾、允許、允公、允懷等。這些詞都與允的意思相關,表示同意、允許或許可。
從允的近義詞是準許、答應、容許等,它們都表示同意或允許某事發生。
從允的反義詞是拒絕、不準、不許等,它們表示不同意或不允許某事發生。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