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鳴弦的意思、鳴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鳴弦的解釋

亦作“ 鳴絃 ”。 1.《論語·陽貨》:“子在 武城 ,聞弦歌之聲。”原謂 子遊 以禮樂為教,故邑人皆弦歌。後以“鳴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樂。《後漢書·循吏傳贊》:“一夫得情,千室鳴弦。” 李賢 注:“一夫謂守長也。千室謂黎庶。言上得化下之情,則其下鳴弦而安樂也。” 宋 曾鞏 《送韓玉汝使兩浙》詩:“使傳東馳下九天,此邦曾屈試鳴弦。”

(2).撥動琴弦,使之作響。 三國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援琴鳴弦發清音,短歌微吟不能長。”

(3).指琴瑟琵琶等弦樂器。 晉 陶潛 《閑情賦》:“仰睇天路,俯促鳴絃。” 南朝 梁簡文帝 《戲贈麗人》詩:“但歌聊一曲,鳴弦未息張。” 唐 楊炯 《和鄭校仇内省眺矚思鄉懷友》:“頽風暌酌羽,流水曠鳴絃。” 清 褚人穫 《堅瓠秘集·李近樓琵琶》:“《耳譚》載京師瞽者 李近樓 ,籍錦衣千戶,善琵琶,能左右手。彈新聲古曲,無不絶妙,平生羈愁哀怨,及人己胸中事,皆於鳴弦鐵撥發之,令人髮上指,淚交下。”

(4).指弓弦。 唐 李白 《秋獵孟諸夜歸》詩:“駿發跨名駒,雕弓控鳴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鳴弦”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禮樂教化與政治清明

源自《論語·陽貨》中孔子在武城聽到弦歌之聲的典故,指以禮樂教化百姓,後引申為官吏治理有方、百姓安居樂業。例如:

二、彈奏弦樂器

指撥動琴弦發出聲音的動作,常見于文學描寫。例如:

三、指代弦樂器

直接作為琴、瑟、琵琶等弦樂器的統稱,如“鳴弦發清商”(《燕歌行》注引)。

四、其他較少見含義

部分文獻(如)提到“鳴弦”可指弓弦,但此用法較為罕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該詞核心含義圍繞禮樂教化與音樂相關場景展開,需根據上下文選擇具體釋義。更多例證可參考《論語》《後漢書》及魏晉詩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鳴弦》的意思

《鳴弦》是一個中國詞彙,意思是弦樂器上發出聲音。鳴指發出聲音的動作,弦指樂器上的弦。

拆分部首和筆畫

《鳴弦》的部首是鳥字部,由“鳥”字組成。它的筆畫數為16畫。

來源

《鳴弦》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詩人崔鳳貴的《金谷仙人夜語》中,形容古琴發聲。後來在文學作品中,逐漸多用來形容弦樂器發出美妙的音樂。

繁體

《鳴弦》是《鳴弦》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鳴弦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古代的字形演變較為複雜,而且一字多義的情況也很常見,具體的古代寫法需要進一步研究。

例句

1. 演奏家用悠揚的琴聲鳴弦,将觀衆帶入了一個美妙的音樂世界。

2. 鳴弦之音,使人心曠神怡。

組詞

1. 弦樂:指使用弓弦或撥弦器演奏的樂器。

2. 弦音:指弦樂器所發出的聲音。

3. 弦線:指弓弦或樂器上的細線。

近義詞

1. 鳴響:指發出聲音。

2. 鳴叫:指鳥類或動物發出聲音。

反義詞

1. 寂靜:指沒有聲音或噪音。

2. 停止:指聲音不再繼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