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verdant]
(2) 淺綠又略顯微黃的顔色
(3) 草木青翠
蔥綠的山野
(1).淺綠而微黃的顔色。也叫蔥心兒綠。《紅樓夢》第七十回:“那 晴雯 隻穿着蔥緑杭綢小襖,紅綢子小衣兒,披着頭髮騎在 芳官 身上。”《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當中便是卧房門,門上挑着蔥緑軟簾兒。”
(2).草木青翠貌。 冰心 《寄小讀者》二十:“故鄉沒有蔥綠的樹林,故鄉沒有連阡的芳草。” 楊朔 《海市》:“别以為海島總是冷落荒涼的,這兒山上山下,高坡低窪,滿眼蔥綠蒼翠。”
“蔥綠”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含義和用法:
顔色描述
指淺綠色中略帶微黃的色調,接近蔥心的顔色,因此也稱為“蔥心兒綠”。例如古典文學中常用來形容服飾或物品的顔色,如《紅樓夢》提到“蔥綠杭綢小襖”。
自然景象
形容草木青翠茂盛的狀态,如“蔥綠的山野”“滿眼蔥綠蒼翠”。
詞源與構成
“蔥綠”由“蔥”(一種綠色蔬菜)和“綠”組合而成,以蔥的鮮嫩綠色為參照,強調顔色的鮮活與自然感。
文學與日常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學作品中的具體用法,可查閱《紅樓夢》第七十回或冰心《寄小讀者》。
《蔥綠》一詞指的是顔色鮮亮、深淺相間的綠色。形容植物茂盛、生機勃勃的樣子。
《蔥綠》的拆分部首為艹(草字頭),其中“蔥”字的筆畫為13畫,“綠”字的筆畫為12畫。
《蔥綠》的來源是由《莊子·逍遙遊》這篇文章中的一句話演化而來:“無以使其生,執其綱而朝其宗,無度無量,蔥勃而綠”。其中的“蔥勃而綠”形容自然界的生長繁茂,後來形容物事昌盛繁榮的樣子,逐漸演化成“蔥綠”這個詞。
《蔥綠》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蔥綠」。
古時候的《蔥綠》字的寫法稍有不同,由于書法演變的原因,其形體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但基本上仍然保持艹(草字頭)部首,形狀類似于字形「蔥」和「綠」的結合。
1. 他穿着蔥綠的衣服,顯得格外醒目。
2. 那片田地,一片蔥綠,像一幅美麗的畫。
蔥白、蔥油、綠意、綠樹、綠化
青翠、蒼翠、翠綠
枯黃、凋落、幹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