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犯而勿校的意思、犯而勿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犯而勿校的解釋

見“ 犯而不校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犯而勿校”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fàn ér wù xiào,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詳細解析

  1. 詞源與出處:

    • 成語直接出自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女吊》,文中提到“犯而勿校”被用于形容某些人面對傷害時的隱忍态度。
    • 其變體“犯而不校”則源自《論語·泰伯》:“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原指君子面對冒犯時的修養。
  2. 核心思想:

    • 寬容與隱忍:主張在人際沖突中選擇包容而非對抗,體現道德或處世智慧。
    • 辯證争議:魯迅在引用時帶有批判性,暗諷某些人利用此類格言掩蓋不公或剝削。
  3. 常見用法:

    • 作謂語、賓語或定語,多用于書面語。例如:“他待人寬厚,常以犯而勿校的态度化解矛盾。”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看魯迅原文或《論語》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犯而勿校》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犯錯而不加糾正。下面将分别介紹該成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犯而勿校》這個成語由三個部首組成。其中,“犯”字的拆分部首是“犬”,總筆畫數為4;“而”字的拆分部首是“而”,總筆畫數為6;“勿”字的拆分部首是“勹”,總筆畫數為4;“校”字的拆分部首是“木”,總筆畫數為7。 來源: 《犯而勿校》這個成語出自古代的《左傳·哀公十三年》。原文為“無犯而不可校者,與之有紀矣。”意為沒有犯過錯誤,卻不能被校正,這是一種榮譽。 繁體: 《犯而勿校》這個成語的繁體寫法為「犯而毋校」。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時漢字的書寫規範,可以将《犯而勿校》的字體寫成陳舊的樣式。但是,這不會改變該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例句: 他明知道别人的建議是正确的,但他犯而勿校,最終導緻了失敗。 組詞: 《犯而勿校》這個成語沒有相關的組詞,因為它表示的是不該犯錯誤但卻不接受校正的态度。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犯而勿改、犯而勿悔、堅持錯誤。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糾正、容許校正。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你的需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