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二氧化碳的意思、二氧化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二氧化碳的解釋

[carbon dioxide] 一種重的無色氣體CO 2 ,不助燃,溶于水中形成碳酸;主要由酸作用于碳酸鹽、酒類發酵以及有機物質的燃燒和分解(如動物呼吸、動植物的腐爛以及礦中沼氣爆6*炸)而形成;植物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作為光合作用的第一步;以氣體或液化形式主要用于飲料的碳酸飽和作用、救火、治療工作、采礦作業、化學工業以及用作動力源(如噴漆和充氣救生筏中),以固化形式用作幹冰——亦稱“碳酸氣”

詳細解釋

無機化合物,化學式CO2。無色無臭的氣體,比空氣重,空氣中含量約為0.04%。動物呼吸時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放出氧氣,吸入二氧化碳。用來制純堿、清涼性飲料等,也用來滅火。也叫碳酐或碳酸氣。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二氧化碳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二氧化碳(èr yǎng huà tàn)是碳元素與氧元素結合形成的化合物,化學式為 $ce{CO2}$。在漢語詞典及科學語境中,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一、核心釋義

指一種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氣體的化合物,由一個碳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自然存在于空氣中,是生物呼吸、有機物氧化及燃燒過程的産物,也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二、科學特性

  1. 化學性質:

    不可燃,不支持燃燒(滅火劑原理),與水反應生成碳酸($ce{CO2 + H2O -> H2CO3}$),與堿反應生成碳酸鹽。

  2. 物理狀态:

    固态稱“幹冰”,升華溫度為 $-78.5^circ text{C}$,常用于制冷或人工降雨。

    來源:《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

三、應用與影響


注:以上釋義綜合權威工具書定義,涵蓋化學特性、存在形式及社會應用,符合漢語詞彙解釋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二氧化碳(化學式:CO₂)是一種由碳和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性質

  1. 化學組成
    由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通過共價鍵結合形成,分子結構呈直線型。

  2. 物理特性
    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氣體,密度略大于空氣,固态稱為幹冰(升華溫度-78.5℃)。

  3. 化學性質
    溶于水生成弱酸性的碳酸(H₂CO₃),化學方程式為:
    $$text{CO}_2 + text{H}_2text{O} rightleftharpoons text{H}_2text{CO}_3$$
    不支持燃燒,但可參與光合作用等生物過程。


二、自然存在與來源


三、應用領域

  1. 工業:幹冰用于制冷、人工降雨及舞台煙霧效果。
  2. 食品:碳酸飲料的充氣劑,食品保鮮。
  3. 生态: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維持碳氧循環。

四、環境影響

作為主要溫室氣體之一,過量排放會導緻全球氣候變暖。國際社會通過《巴黎協定》等限制其排放。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權威來源,如需完整内容可查閱相關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罷弱悲恸卑庸邊防軍勃解朝爽槎頭縮頸鯿呈詢塵煙癡狂疵國促鱗大皥掉包地方部隊短衣匹馬風弦該典綱要感事搆扇含虛闳流候氣回轉瓠葉奸私鹼鹽角勢角星金風送爽驚奔靳固駿聲開秋康廬空氣壓縮機孔臧誇大狂魁台連步良貴緑豆皮兒馬價帓首牧騎南诏噴鼻前閥淺術趨班麴君冗剩滲金射傷銅镮祥禽先漢狎至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