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僚資本的意思、官僚資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僚資本的解釋

官僚資産階級所擁有的資本。《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共和國 必須取消帝國主義國家在 中國 的一切特權,沒收官僚資本歸人民的國家所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官僚資本,又稱官僚資本主義或官僚買辦資本,是中國近代史和經濟學中的一個特定概念,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與國家政權緊密結合的壟斷性資本形态。其核心特征在于利用政治權力進行資本積累和經濟壟斷。

  1. 基本定義與性質:

    • 官僚資本是指與國家政權結合在一起的、由官僚階層掌控的壟斷資本。它并非純粹的私人資本,而是依托于國家權力,通過行政命令、特許經營、金融控制等手段獲取巨額利潤并形成壟斷地位的資本形态。
    • 其本質是國家政權與壟斷資本的結合體,具有濃厚的封建性、買辦性和壟斷性。官僚利用其掌握的政治權力,将國家資源、經濟命脈轉化為私人或小集團牟利的工具。
  2. 曆史背景(以中國近代為例):

    • 官僚資本在晚清洋務運動時期已現雛形,部分官僚在興辦近代工業時掌握企業控制權。
    • 其大規模發展和典型形态形成于中華民國時期(尤其是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以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陳果夫兄弟(即“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官僚集團,通過控制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資源委員會等機構,壟斷了國家的金融、工礦、交通、貿易等重要經濟部門。
    • 官僚資本利用戰時經濟統制、接收敵僞産業、通貨膨脹政策等手段,急劇膨脹,嚴重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成為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之一。
  3. 主要特征:

    • 權力資本化:官僚利用掌握的政治、軍事、行政權力,将公共資源和國家資本轉化為私人或集團控制的資本。
    • 經濟壟斷性:通過國家政權力量,在金融、能源、交通、外貿等關鍵領域形成排他性壟斷,壓制自由競争。
    • 封建買辦性:對内具有封建性(如依賴特權、關系網絡),對外具有買辦性(常依附于外國資本,成為帝國主義在華經濟侵略的代理人)。
    • 與政權高度融合:資本的所有者或控制者本身就是掌握國家政權的官僚階層或其代理人。
  4. 與現代相關概念的區别:

    • 官僚資本特指中國近代(主要是民國時期)那種與國家政權深度結合、利用特權進行壟斷和掠奪的資本形态。它不同于現代市場經濟中通過自由競争發展起來的私人壟斷資本(如大型跨國公司),也不同于國家代表全民所有的國有資本(盡管在特定曆史條件下,國有資本管理不善也可能出現“官僚化”問題,但性質不同)。

權威參考來源(建議查閱以下經典辭書或權威曆史著作):

(注:由于您要求隻輸出正文且未提供可引用的具體網頁鍊接,以上内容嚴格依據權威辭書和學界共識進行撰寫,并指明了可供查證的權威紙質文獻來源,以符合原則。若需線上資源,可訪問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或上海辭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等官網查詢其工具書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官僚資本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背景下形成的特殊經濟形态,其核心特征與曆史作用可概括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1927年後以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四大家族為代表的政治集團,通過掌握國家政權控制經濟命脈形成的壟斷資本體系。其本質是政權與資本的結合體,具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性質()。

二、核心特征

  1. 政權資本化運作 通過軍事手段奪取政權→利用財政控制金融→建立商業壟斷→吞并工業資本,形成"軍事-政治-經濟"三位一體的控制鍊()。

  2. 三重資本形态

  1. 掠奪性積累機制 通過發行公債(1927-1936年發行26億元)、專賣制度(如鹽鐵專賣)、通貨膨脹(法币貶值)等手段實現財富再分配()。

三、曆史影響

  1. 經濟層面:1936年四大家族控制全國工業資本65%,金融資産占比超70%,嚴重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2. 社會層面:1945-1948年間通過"接收"日僞資産掠奪價值超100億美元,加劇社會矛盾()。
  3. 政治層面:成為國民黨政權崩潰的重要經濟誘因,1949年人民政府接收官僚資本企業2858家()。

該經濟形态在1949年後被徹底改造,其曆史教訓對現代市場經濟建設仍具警示意義。更多完整信息可參考《中國近代經濟史》等權威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百樓擺掙不目漕艘吃癟赤條精光叢惡翠被豹舄翠釜厝言躭情道路相告倒卧雕胡米隄封短劇兒童福利院繁匿服更浮語趕子鼓柝畫純回青獲悉漿水石夾生飯接履進鬥精一矜奇金瑞機省九老遽爾郡郛郡姓饋贈冷古丁黎長糜沒氣絕蹊要汝墳山積波委飾非拒谏説喜述聖屬佐素分投河奔井頑皮賴骨違喧僞議五品武校閑口弄閑舌霄練夏五謝公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