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讨覈的意思、讨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讨覈的解釋

讨究檢核。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一:“今讨覈緣由,如神靈所召,故其得來此山。”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序錄》:“及夫讨覈源流,商搉取捨,皆列諸贊論,備之後文。” 明 王世貞 《二酉山房記》:“上而皇王帝覇之猷,賢哲聖神之藴,下及乎九流百氏,亡所不讨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讨覈”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由“讨”和“覈”組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兩字的古義理解:

  1. 單字解析

    • 讨:本義為“探究、研究”,如《說文解字》釋為“治也”,引申為深入探讨、分析。
    • 覈(音hé):通“核”,意為“仔細審查、考究”,如《漢書》中“覈其虛實”即指核實真相。
  2. 組合詞義
    綜合兩字,“讨覈”可理解為深入探讨并嚴格審查,多用于形容對學問、文獻或事件的細緻考究。例如:“學者對古籍版本進行讨覈,以辨明真僞。”

  3. 使用背景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或學術讨論中,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若在當代語境中出現,可能是特定領域(如曆史研究)的術語,或作者刻意仿古。

建議:若您是在古籍中遇到此詞,可結合上下文進一步分析;若為現代文本,建議确認是否為“讨核”(讨論審核)的異體寫法,或聯繫原作者核實具體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讨覈

讨覈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tǎo jí,既作動詞也可作名詞。該詞的意思是通過争辯或辯論來獲得真實的情況或證據。

拆分部首和筆畫

讨覈的部首是言(yán),共包含12個筆畫。

來源

讨覈是由讨和覈兩個字合成的,其中“讨”字表示争取、尋求,而“覈”字表示核實、比較。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通過争辯或辯論來核實事實。

繁體

繁體寫作討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讨覈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具體可以參考古代的字典和文獻。

例句

1. 他們在法庭上進行了長時間的讨覈,最終得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結論。

2. 這本書以精心的論證和詳盡的讨覈展現了作者的觀點。

組詞

1. 讨價還價:通過争論或讨論來達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

2. 覈言:核實、比較言辭的真實性。

近義詞

讨論、辯論、争辯、争論。

反義詞

聽從、服從、順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