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擊梆的意思、擊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擊梆的解釋

敲打梆子。用以宣告集散、表示有事申報或巡更示警等。 明 呂維祺 《四彜館增定館則》之十五:“諸生每日辰初入館……候擊梆散館,不許先出。”《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原差道:‘此是經卷,又不是甚麼財物,待我在轉桶邊擊梆,禀一聲,遞進去不妨。’”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發各告示》:“許擊梆從轉鬥内投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擊梆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擊”與“梆”組合而成,指敲打梆子的行為。根據《漢語大詞典》第7版定義,“擊”意為敲打、叩擊,“梆”特指古代用硬木或竹筒制成的中空響器,常用于夜間打更報時或傳遞信號。其具體含義可從兩方面解析:

  1. 行為釋義

    指通過敲擊梆子發出聲響,常見于古代城市夜間巡防制度。《中國民俗文化辭典》記載,梆子聲具有傳遞時間、警示險情的作用,如“更夫擊梆三下,意為子時已至”。在軍事防禦中,城樓擊梆亦用于傳遞敵情信號。

  2. 文化引申

    《古代器物考》指出,擊梆在戲曲、民俗活動中演化為伴奏樂器。例如北方梆子戲以木梆控制節奏,其名稱即源于擊梆動作。清代文獻《燕京歲時記》載:“市集啟閉,以擊梆為號”,說明該行為曾被納入城市管理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擊梆”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敲打梆子,主要用于以下場景():

  1. 宣告集散:如古代學堂或機構通過擊梆通知學生、人員集合或解散(例:明代文獻《四彜館增定館則》提到“候擊梆散館”)。
  2. 有事申報:百姓或下屬通過擊梆向官府傳遞緊急事務(例:《二刻拍案驚奇》中經卷通過擊梆遞進衙門)。
  3. 巡更示警:夜間巡邏時擊梆報時或警示危險。

二、曆史背景

“擊梆”常見于古代社會管理,尤其在明清時期廣泛應用。梆子作為一種發聲工具,聲音穿透力強,適合傳遞信息()。

三、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擊梆”多用于比喻快速行動或傳達消息,帶有一定的文學色彩()。

四、近義詞與擴展

近義詞包括“敲梆”“傳梆”,反義詞可結合具體語境,如“靜默”“隱匿”等。英文可譯為“beat the watchman's clapper”()。

如需更多例證或組詞,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詞典(如滬江詞典、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暗鈍背囊奔喪避虜策反刬地讒口铄秤錘不離秤杆怵惕當歸誕蓐道録點燃東兔西烏方客脯羹敢做敢當高擡明鏡古賢豪人衡蓋恒人戶版健筆寂泊記當矶激顆子恇惶老哥良平蓮座黎歌麟德殿陵霄臨死不怯離舍奴顔平流緩進豈得青鸾翼秦觀勤匮親遇熱暑閃電娘娘砂泉牲事失鄉瞬息筍輿踏龍尾談端貪彊甜俗庭會巍峩污糟險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