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詞心的意思、詞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詞心的解釋

(1).有真情實感的詞。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六:“﹝ 喬笙巢 ﹞又雲:‘他人之詞,詞才也。 少遊 ,詞心也,得之於内,不可以傳。’”

(2).指詞的真情實感。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一:“吾聽風雨,吾覽江山,常覺風雨江山外有萬不得已者在。此萬不得已者,即詞心也。而能以吾言寫吾心,即吾詞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詞心”是一個融合了語言學與文學意蘊的複合概念,主要指詞語所承載的核心情感、内在精神或深層意境,是語言表達中超越字面意義的靈魂所在。以下從漢語詞典及學術角度詳細闡釋其内涵:


一、語義解析

  1. 字面構成

    “詞”指語言的基本單位,“心”喻指核心、本質。合稱“詞心”強調詞語内在的情感與思想内核,而非表面形式。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心”的引申義解釋為“事物的中心或關鍵部分”。

  2. 學術定義

    在文學創作與鑒賞中,“詞心”指作者通過詞語傳遞的獨特情感體驗與審美意境。清代詞論家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提出:“詞心者,性情之所寄,非刻意雕琢可得”,強調其源于創作者的真情實感。

    來源: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一》;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


二、創作維度的體現

  1. 情感載體

    詞心是作者将個人情感凝練于詞語的過程。如李清照《聲聲慢》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疊字傳遞的孤寂感即為詞心之典型。

    來源:《唐宋詞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意境生成

    詞語通過意象組合構建深層意境,如馬緻遠《天淨沙·秋思》以“枯藤老樹昏鴉”等意象群,凝練出羁旅蒼涼之“詞心”。

    來源:袁行霈《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鑒賞與批評中的應用

  1. 批評标準

    傳統詞學以“詞心”衡量作品的藝術高度。清代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主張“詞非寄托不入,非寄托不厚”,強調詞心需蘊含深厚人生體悟。

    來源: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人民文學出版社《詞話叢編》輯錄。

  2. 現代闡釋

    語言學視角下,“詞心”關聯語義的“内涵義”(connotation),即詞語引發的聯想與情感共鳴。如“月亮”在中文語境常寄托鄉愁,超越其天體本義。

    來源:王寅《語義理論與語言教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權威參考文獻

  1. 詞典類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

      查看鍊接(漢語大詞典官網)

  2. 古典文論

    • 況周頤《蕙風詞話》,中華書局,2009.

      查看鍊接(中華書局官網)

    • 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載《詞話叢編》,中華書局,1986.
  3. 現代研究

    •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查看鍊接(北京大學出版社官網)


“詞心”是漢語獨有的美學範疇,既體現詞語的情感深度,亦承載文化記憶與審美理想,需結合創作實踐與理論傳統綜合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詞心”是一個文學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

“詞心”指具有真情實感的詞作,強調詞中蘊含的深刻情感與真實體驗。例如清代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提到,秦觀(少遊)的詞是“詞心”,即其作品源于内心真實感受。

二、深層内涵

  1. 情感内核: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提出,“詞心”是創作者面對外界(如風雨、江山)時内心産生的“萬不得已”的觸動,這種難以抑制的情感需要通過語言表達出來。
  2. 創作能力:部分解釋将“詞心”延伸為語言表達的才華,認為“詞”代表言辭,“心”象征思想,二者結合體現作者駕馭文字與傳遞情感的能力。

三、應用舉例

例如柳永的詞作被認為體現了“詞心”,既包含對秦樓楚館的描寫,也暗含失意文人的寂寞情感。

四、學術争議

部分學者認為“詞心”既可指具體的詞作(如清人評價秦觀作品),也可指創作過程中的情感狀态(如況周頤的觀點)。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詞論與現代詞典的解釋,完整資料來源可參考、5、8等。

别人正在浏覽...

白石生焙粉變異不顧死活差堪逞禍愁腸殢酒畜義點鐵成金洞房動物園飯店返轍忿懑各樣宮裝椷持紅專侯景之亂黃面老子賈島佛皛皎潔己計挂搢版金蓮花炬緊鄰控地寬宏大度雷達兵勒抑淩上隆陰冒充蜜的支木夫朋酒之會巧對啓封青菜瓊鏡碁子面取辦讓耕日積月纍少東家燒香引了鬼來生公濕季壽燭殊功順氣順蔓摸瓜搜剔損人利己填紮通赤宛似無堤之輿橡膠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