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特殊的功績。《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将建殊功於季 漢 ,參 尹 周 之巨勳。” 唐 張籍 《田司空入朝》詩:“早變 山 東知順命,新收 濟 上立殊功。” 宋 曾鞏 《<南齊書>目錄序》:“所託不得其人……故雖有殊功韙德,非常之迹,将闇而不章,鬱而不發。”
(2).不同的功用。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神思》:“人之稟才,遲速異分;文之制體,大小殊功。”
“殊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特殊功績
指超出常規的卓越貢獻或成就。例如《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提到“将建殊功於季漢”,意為在漢朝末期建立非凡功勳。唐代張籍的詩句“新收濟上立殊功”也體現了這一含義。
不同功用
強調事物或行為的不同作用。如南朝劉勰《文心雕龍》所述“文之制體,大小殊功”,指文章體裁不同,功用各異。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學領域,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現代使用中,第一層含義(特殊功績)更常見,第二層含義(不同功用)則偏向學術讨論或特定修辭場景。
殊功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特殊的功績或成就。它含有特别、不同尋常的意思。
殊(shū)的部首是歹(dǎi),由共6筆組成;功(gōng)的部首是力(lì),由共5筆組成。
殊功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殊指的是特别、獨特的意思,功指的是成就、功績。用在一起表示特殊的功績。
在繁體字中,殊功的寫法和簡體字相似。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以殊為例,古代的寫法是「歿」,它是由左右結構組成,形狀比現代的殊字更加簡單,但意義相同。
而功在古代的寫法是「工」,形狀類似現代「功」字的右半部分,也代表着成就、事業。
1. 他在音樂領域做出了殊功,被公認為天才音樂家。
2. 這項研究的殊功在于揭示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法。
3. 她被授予殊功獎章,以表彰她多年來在慈善事業中的突出貢獻。
組詞:殊勳(特殊的功勳)、殊遇(特别的待遇)、殊途(不同的道路)
近義詞:卓越、傑出、非凡
反義詞:平庸、普通、一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