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震御极的意思、出震御极的详细解释
出震御极的解释
谓帝王登基即位。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赦表>》:“伏惟皇帝陛下出震御极,建元发号:大明升而六合晓,一气熏而万物春。”参见“ 出震 ”。
词语分解
- 出震的解释 八卦中的“震”卦位应东方。出震,即出于东方。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伏惟陛下出震等於 勛 华 ,鸣谦同於 旦 奭 。握图秉鉞,将在御天;玉胜珠衡,先彰元后。” 唐 刘禹锡 《武
- 御极的解释 登极;即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明帝 秉哲,雅好文会,升储御极,孳孳讲艺。” 唐 皮日休 《霍山赋》:“岳之尊,端然御极,耸然正位。”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陈公墓志铭》
专业解析
"出震御极"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典雅成语,主要用于形容帝王登基即位、统治天下。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
出震
- "震"指《周易》八卦中的震卦(☳),象征雷、东方、春季及万物萌动。《周易·说卦传》载:"帝出乎震",意为帝王承天意从东方(震位)兴起,如春雷惊蛰般开创基业。
- 文化内涵:喻指帝王受天命而诞生,开创王朝。
-
御极
- "御"意为驾驭、统治;"极"指北极星,代指皇权中枢("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御极"即登临帝位,统御天下。
- 典籍依据:《千字文》有"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后文引申为帝王御极之德)。
二、成语整体释义
- 核心含义:指帝王登基即位,君临天下,强调其权力源自天命,象征正统性与权威性。
- 引申意义:后也用于赞誉杰出领袖执掌大权,开创盛世。
三、典故出处与演变
-
《周易》渊源
《周易·说卦传》:"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帝王效法天道,从震位(东方)兴起,顺应四时更替治理国家。
-
历史文献用例
- 唐代骆宾王《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伏惟陛下出震御极,握纪提衡。"
-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高宗出震御极,茂育群生。"
四、文化象征
- 天文对应:震卦配东方苍龙七宿,帝王即位常选春季(如"孟春即位"),呼应"出震"的天人合一思想。
- 政治哲学:体现"君权神授"观念,为帝王统治提供合法性依据。
五、现代使用场景
现多用于历史叙述、文学赞颂或学术论述中,形容领袖即位或重大权力交接,如:
"新君出震御极,革故鼎新,天下归心。"
参考资料:
- 《周易·说卦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 《千字文释义》(清·汪啸尹纂辑)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震御极"词条
- 骆宾王《骆临海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出震御极”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于描述帝王登基即位的场景。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指帝王即位,开始统治天下。
- 逐字解析:
- 出震:源自《周易》中的“帝出乎震”,象征帝王如春雷震动般开启新统治;
- 御极:“御”指驾驭,“极”指皇位,合指帝王登临至高之位。
2.使用场景
-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正式语境中,描述君主即位的行为,例如:“新帝出震御极,大赦天下”。
3.常见误解澄清
- 部分资料(如)提到该词形容“力量达到极限”,这一说法缺乏权威依据。权威词典(如汉典)均明确其专指帝王即位。
4.读音与结构
- 拼音:chū zhèn yù jí;
- 结构:四字并列短语,属文言用法,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5.相关扩展
- 类似表达:登极、践祚、继位;
- 反义概念:退位、禅让。
该词是典型的古代政治术语,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避免望文生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汉典》。
别人正在浏览...
八鸿白帝白环白蜃板报八佾变亏臂章鉢袋不卸彩丝才学澄碧地上茎斗艸恩台分辩封筒風團黂緼赴诉亘古通今公量寡为海垂坏字贿营胶接角糭杰大吉兆酷痛赖体梁头零散盝子率教谩誺能说惯道拈花一笑纰疏劈帐潜絶鞘子人臣瑞玉桑眼省元双幅刷涕书钞水芳输巧贪口腹天仗提梁通盘踠蹏限险喜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