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路絕人稀的意思、路絕人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路絕人稀的解釋

道路阻絕,人煙稀少。 元 無名氏 《盆兒鬼》第三折:“眼見的路絶人稀,不由俺不諕的魄散魂飛。” 明 楊慎 《洞天玄記》第四折:“奈因西林之下,有一怪虎,吃得路絶人稀。”亦作“ 路斷人稀 ”。《歧路燈》第十回:“譬之猛虎當道,吃的路斷人稀,必有個食肉寝皮之日。”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四章:“因為刀客們往往連窮百姓僅有的幾升糧食、幾隻山羊、甚至連雞、鴨都要搶去,弄得路斷人稀,雞犬不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路絕人稀”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拼音為lù jué rén xī,注音ㄌㄨˋ ㄐㄩㄝˊ ㄖㄣˊ ㄒㄧ,指道路阻隔、人煙稀少,多用于形容因災害或特殊環境導緻行人絕迹的荒涼景象。

二、出處與演變

  1. 宋代起源:最早見于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九,原指因自然或社會災害導緻道路荒廢。
  2. 元代用例:元雜劇《盆兒鬼》第三折中,以“眼見的路絕人稀”渲染恐怖氛圍,體現其文學化應用。
  3. 明代擴展:明·楊慎《洞天玄記》第四折用“怪虎吃得路絕人稀”進一步強化了災異場景的描寫。

三、用法與結構

四、示例與延伸
例如:“戰亂後,這座邊陲小鎮路絕人稀,隻剩殘垣斷壁。” 該成語通過簡練的四個字,生動刻畫出極端環境下的孤寂景象,兼具文學表現力和現實描述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五燈會元》《盆兒鬼》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路絕人稀》的意思

《路絕人稀》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路途上人很少,形容偏遠的地方或者人迹罕至的地方。

《路絕人稀》的部首和筆畫

《路絕人稀》的部首是“辵”(辶),總共有11個筆畫。

《路絕人稀》的來源

《路絕人稀》是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在他的小說《喻世明言》中使用的。他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主人公的旅途遭遇艱險,路上缺乏人煙。

《路絕人稀》的繁體

《路絕人稀》(簡體)

《路絕人稀》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是不斷變化的,但《路絕人稀》的意思并未改變。根據不同的古代文獻和版本,寫法可能略有不同。

《路絕人稀》的例句

1. 在那個山區的小村莊裡,從來沒有人去過的山頂,真是一條《路絕人稀》。

2. 這個島嶼位于地圖上的偏遠角落,遠離大陸,可以說是真正的《路絕人稀》之地。

《路絕人稀》的組詞

1. 路:道路、交通路線、途徑等。

2. 絕:斷絕、停止、極度等。

3. 人稀:人煙稀少、人口稀薄等。

《路絕人稀》的近義詞

人迹罕至、窮鄉僻壤、草木皆無聲、江山如畫等。

《路絕人稀》的反義詞

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人山人海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