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醪的意思、白醪的詳細解釋
白醪的解釋
糯米甜酒。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白醪麴》:“釀白醪法,取糯米一石,冷水浄淘,漉出著甕中,作魚眼沸湯浸之。” 石聲漢 注:“醪是帶糟的酒,白醪是糯米甜酒。” 唐 白居易 《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白醪充夜酌,紅粟備晨炊。” 宋 梅堯臣 《送臨江軍監酒李太博》詩:“白醪燒甕美,黃雀下田肥。”
詞語分解
- 白的解釋 白 á 雪花或乳汁那樣的顔色:白色。白米。 明亮:白晝。白日做夢。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純潔:一生清白。白璧無瑕。 空的,沒有加上其它東西的:空白。白卷。 沒有成就的,沒有效果的:白忙。白說。 沒
- 醪的解釋 醪 á 濁酒。 〔醪糟兒( 〔醪醴〕中藥劑型之一,即藥酒。 醇酒。乷 )〕江米酒。 筆畫數:; 部首:酉;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白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及相關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 白醪指糯米釀制的甜酒,屬于帶酒糟的濁酒類。其名稱來源于酒液顔色較白或質地純淨,與古代釀酒工藝相關。
2. 曆史與文獻記載
- 北魏時期:賈思勰在《齊民要術·白醪麴》中記載了白醪的釀制方法:“取糯米一石,冷水淨淘,漉出著甕中,作魚眼沸湯浸之。”說明其工藝曆史悠久。
- 唐代詩詞:白居易在《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中寫道:“白醪充夜酌,紅粟備晨炊”,将白醪作為日常飲用的美酒提及。
- 宋代詩文:梅堯臣的《送臨江軍監酒李太博》中“白醪燒甕美”也以白醪喻酒香醇厚。
3. 文化象征
- 因酒液純淨,白醪在古文中常被用來比喻高潔的品德,如“他的品德高尚純潔,如白醪一般”。
4. 現代釋義
- 現代漢語詞典中,“白醪”仍保留“糯米甜酒”的釋義,但實際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獻或文學創作。
如需進一步了解釀酒工藝或曆史背景,可參考《齊民要術》等古籍或相關飲食文化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醪是一個具有濃郁文化意味的詞彙,它可以指代白酒的一種醪,也可以用來比喻清澈、純潔的心靈或情感狀态。下面是關于白醪的一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白醪的拆分部首分别為 "白" 和 "醪",其中 "白" 是表示顔色的部首,"醪" 是表示酒類的部首。拆分後的筆畫分别是 "白" 的五畫和 "醪" 的十一畫。
來源:白醪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它常常出現在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作品中,是對美酒和純潔心靈的美好描繪。
繁體:在繁體中,白醪的寫法和簡體一樣,沒有任何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白醪的寫法并未有太大變化,仍保持了 "白" 和 "醪" 兩個字的結構和意思。
例句:1. 他心如白醪,沒有一絲雜念。
2. 這款白酒的醇厚口感仿佛沐浴在白醪之中。
組詞:白醪可以組成詞語如白醪酒、白醪清心。
近義詞:白醪的近義詞可以是潔白、純淨、清澈等。
反義詞:白醪的反義詞可以是渾濁、雜亂、混沌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