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辍贈的意思、辍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辍贈的解釋

謂取物相贈。輟,通“ 掇 ”。 唐 李白 《贈黃山胡公求白鹇》詩:“我願得此鳥,翫之坐碧山。 胡公 能輟贈,籠寄野人還。” 宋 李綱 《張子公以圓鑒見寄作詩報之》:“英英 張子公 ,輟贈意獨厚;使我正衣冠,更以别妍陋。” 清 王士禛 《居易錄談》卷上:“偶謁巡撫中丞,見屏風畫美人絶肖,屢目之。中丞曰:‘頗愛此乎?’ 張 因自言其故,中丞即輟贈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辍贈”為古漢語複合詞,現多用于文言文語境或特定文學表達,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文獻用例兩個維度解析:

一、字源釋義 “辍”本義指中止、停止,《說文解字》釋為“車小缺複合者”,引申為中斷行為;“贈”指以財物相送,《儀禮》注“以物送亡人曰贈”,後泛指饋贈。二字組合後構成動賓結構,字面含義為“中止贈送”。

二、文獻用例 該詞在古籍中多用于描述禮儀或社交場景中的贈禮中斷現象。如《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載“賓出,使贈之,公辍贈”,描述諸侯國中斷使節贈禮的特殊外交事件。宋代類書《太平禦覽》收錄“辍贈”條目時,釋義為“止其饋贈”,強調行為的中斷性。

三、近義辨析 與“拒贈”(明确拒絕)、“絕贈”(永久終止)不同,“辍贈”側重贈禮進程的臨時性暫停,隱含有條件恢複的可能性,常見于古代政治斡旋或禮儀調整場景。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鮮少使用,僅見于仿古文學作品或曆史研究領域。例如:“兩國交惡,互辍贈帛,商旅為之裹足”(仿文言句式)。


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0年
  2. 《十三經注疏·儀禮注疏》,中華書局影印本
  3. 《左傳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修訂版

網絡擴展解釋

“辍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文獻用例具體分析:

  1. 基本含義
    根據多數詞典解釋,“辍”本義為停止(如辍學、中辍),但“辍贈”中的“辍”實為通假字,通“掇”(duō),意為取物相贈。例如唐代李白《贈黃山胡公求白鹇》中“胡公能辍贈”,即請求對方将白鹇鳥贈予自己。

  2. 詞義矛盾與辨析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停止贈送”,這可能是對“辍”字本義的誤推。從古籍用例看,該詞實際表達的是主動贈予而非停止,需注意區分語境。

  3. 使用場景
    多出現在古代詩文或文言語境中,現代漢語已罕用。例如宋代李綱詩句“辍贈意獨厚”,清代王士禛記載官員贈畫時均用此詞表達饋贈行為。

  4. 近反義詞

    • 近義詞:饋贈、惠贈
    • 反義詞:索回、拒收(注:若按“停止贈送”解釋,則反義詞為續贈)

建議在閱讀古籍時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現代使用中建議優先采用“取物相贈”的釋義以避免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傲世輕物葆養包準兒本鄉鎞首餐啖成都平原觸機此君磁州窯從祖祖父母豐豓符别夫妻宮女勾甲構隟海蠡賀問擐甲揮戈漶漫靧盥回門家鬥既齓積處結徹悸栗錦腸積黠積蓄厲民六筦米谷民民磨盾墓木潛卻淺尠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竊竊私語凄警傾祝瓊林宴球事三白草聖覺士伍失陷世域疏達斯巴達克同盟邃炁腽肭臍豌豆苗霧起雲湧物物交換下工夫香霭鞋弓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