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墓木的意思、墓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墓木的解釋

墓地植的樹木。《晉書·五行志下》:“ 太原 人發冢破棺,棺中有一生婦人,問其本事,不知也,視其墓木,可三十歲。” 宋 蘇轼 《祭滕大夫母楊夫人文》:“四十餘年,墓木十圍,乃識其子,傾蓋不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墓木”指墳墓周圍種植的樹木,常見于古代文獻和成語中,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指墓地所植的樹木。例如《晉書》中記載“視其墓木,可三十歲”,宋代蘇轼的祭文也有“墓木十圍”的描述,均以墓木象征時間流逝。

  2. 成語典故
    成語“墓木已拱”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原句“爾墓之木拱矣”是秦穆公斥責蹇叔的話,意為“你墳上的樹已能合抱”,後引申為“人去世已久”。

  3. 用法示例

    • 形容先人離世久遠:“先祖墳茔兩側墓木,修剪得非常整齊”。
    • 文學表達時間跨度:“四十餘年,墓木十圍”(蘇轼文,)。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現代口語較少使用,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其象征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墓木的意思

《墓木》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與墓地有關的樹木或喪葬木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墓(土字旁,14畫)+ 木(木字旁,4畫)= 墓木(18畫)

來源

《墓木》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招魂》這篇詩文中,用來描述墳墓中的樹木。

繁體寫法

墓木(繁體字:墓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墓木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漢代的寫法為“墓木”,唐代的寫法為“墓木”,這些寫法都是根據當時的書法風格演變而來。

例句

1. 墓木寒中見,黃茅入夜聲。(出自唐代杜牧的《賦得古原草送别》)

2. 墓木凋零,反映了時光的流轉和人事的更疊。

組詞

1. 墓地

2. 墓碑

3. 墓志銘

4. 墓穴

5. 墓園

近義詞

1. 喪葬木材

2. 墳木

反義詞

1. 茂盛的樹木

2. 生機勃勃的森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