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磨盾的意思、磨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磨盾的解釋

(1).見“ 磨盾鼻 ”。

(2).猶磨練。《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這半月之中,凡是下場的最好過也最不好過,好過的是磨盾三年,算完了一樁大事,且得消閒幾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磨盾"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字面拆解與曆史典故中探尋:

  1. 字面本義:

    • 磨: 指研磨、打磨、砥砺的動作。在兵器語境中,指對武器進行養護、使其鋒利或保持狀态。《漢語大字典》收錄“磨”有“用磨料摩擦物體使光滑、鋒利或成形”之義。
    • 盾: 指古代作戰時用于防護身體、抵擋刀箭的兵器,即盾牌。《說文解字》釋“盾”為“瞂也,所以扞身蔽目”,意為用來扞衛身體、遮蔽眼睛的防護器具。
    • 合義: 因此,“磨盾”最直接的字面意思是指打磨、擦拭、保養盾牌,使其保持堅固可用,隨時準備投入戰鬥。
  2. 曆史典故與引申義(核心含義):

    • 該詞更著名的用法源于李商隱的典故。據《北史·文苑傳序》及後世筆記(如宋人筆記)記載,南北朝時期,大将荀濟不滿權臣高歡,南奔梁朝。他曾對人說:“會于盾鼻上磨墨檄之”,意思是要在盾牌的把手(鼻)上磨墨,起草聲讨高歡的檄文。
    • 唐代詩人李商隱在《謝河東公和詩啟》中化用此典:“磨盾鼻以成檄, 當受箋于戎幕。” 這裡,“磨盾鼻”指的就是在盾牌的把手上磨墨。
    • 因此,“磨盾”或更具體地說“磨盾鼻”,引申為在軍旅之中、于鞍馬之間起草文書,特指撰寫檄文、軍書等緊急或重要的軍事文書。它生動地描繪了文人或将領在戰争環境下,利用簡陋條件(甚至在盾牌上)奮筆疾書的場景,蘊含了才思敏捷、倚馬可待、于戎馬倥偬中運筆如飛的意味。
  3. 現代理解與用法:

    • 在現代漢語中,“磨盾”一詞極少單獨使用,其古義基本保留在對其典故的理解中。
    • 當提及“磨盾”時,通常聯想到的是“磨盾鼻”的典故及其引申義,即在軍中或緊急情況下起草文書,尤其指文筆雄健、迅捷的檄文寫作。
    • 它帶有一種豪邁、急迫、才情與武備相結合的意象。

“磨盾”一詞: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磨盾”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與“磨盾鼻”相關

指在盾牌的把手上磨墨草拟檄文,源于古代軍事典故。例如,古人用盾牌作為臨時書寫工具,體現急中生智或艱苦環境下的創作()。這一用法在《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中有體現:“磨盾三年,算完了一樁大事”,形容長期努力後的階段性成果。


2.比喻長期的磨練或修養

通過持續的努力和鍛煉提升自身能力與意志,類似于“磨砺”的引申義()。例如:


補充說明

“磨盾”的拼音為mó dùn,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若涉及古代軍事或文學典故,多指向第一種解釋;若用于描述個人成長,則偏向第二種。

别人正在浏覽...

阿錫别屯搏獲側言扯謊騁奇哧溜存貨大同煤礦镫棒風緖該盡改曲易調隔靴搔癢光價毫洋黑粗黃阪幻海悔改護肩绛氣階寵結茆金牀驚鄂精讨郡試龛暴困桡攬桓須雷電良宵落伍落英缤紛馬勃牛溲綿遠俛啄廟市鳴躍匏系霈潤平蹉平交青紅幫權達殺力傷風沈樸神往心醉拾漏子鼠迹狐蹤四趁談次題位投獻衛魚誤觸無縫天衣行百裡者半于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