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靧盥的意思、靧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靧盥的解釋

洗臉和洗手。表示恭敬、虔誠。 清 錢謙益 《嶽忠武王畫像記》:“﹝ 蕭生 ﹞命畫工繪王像,夙夜靧盥事之。而屬餘記其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靧盥”是漢語中較為生僻的複合詞,由“靧”和“盥”兩個單字組成,其含義可從字形、字義及文獻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靧(huì):形聲字,從“頁”(頭部),“貴”聲,本義指洗臉。《康熙字典》引《玉篇》注“靧,洗面也”,強調其動作與面部清潔相關。古文獻中多用于描述禮儀性盥洗,如《禮記·内則》載“五日則燂湯請浴,三日具沐,其間面垢,燂潘請靧”。
  2. 盥(guàn):會意字,甲骨文字形為雙手掬水于皿上,本義指洗手。《說文解字》釋為“澡手也”,後引申為洗滌儀式,如《周易·觀卦》有“盥而不薦”,指祭祀前淨手的莊重流程。

二、複合詞含義

“靧盥”連用見于古典文獻,指代古代貴族或祭祀場合中洗手、潔面的完整禮儀程式,如《儀禮·士冠禮》記載“夙興,設洗直于東榮,南北以堂深,水在洗東,陳服于房中西墉下”,其“洗”即包含靧盥環節。此詞強調動作的規範性與神聖性,區别于日常洗漱。

三、文化引申

在傳統文化中,“靧盥”不僅是衛生行為,更被賦予“修身自省”的象征意義。如朱熹《大學章句》注“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時,以“靧盥”喻指道德層面的自潔,體現儒家對内外兼修的追求。

網絡擴展解釋

“靧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禮儀中表達恭敬的清潔動作。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2.語源與字形

3.文獻用例

4.現代應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或禮儀細節,可參考漢典等專業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霸儒辨奏诐谒菜青操觚鏟刷忡惕籌回儲存搭接到公石盜言蹈雍訂訛頂牛兒斷頭路鈍顔恩廕奮戈負恩背義福齊南山根苗顧寵黑雨弘闊鴻天經官浄了警巡矜愚飾智記書俊明開學楷則揆測曆元鸾衾末衡内第鳥革翬飛鳥翼判文鵬飈抨擊怯紅怕黑晴熏七郤八手赦孤吮癰舐痔私籴套習佃器剔抉亭渟銅魚符投石問路托腔為限相極小康型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