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柘木制的弓。《屍子》卷下:“鴻鵠在上,杆弓鞟弩以待之。”
“杆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和解釋如下:
杆弓(拼音:gǎn gōng 或 gān gōng)指用柘木(一種堅硬木材)制成的弓。柘木材質堅韌,適合制作弓箭,因此“杆弓”在古代文獻中常被提及。
該詞最早見于戰國時期《屍子》卷下:“鴻鵠在上,杆弓鞟弩以待之。”,意為用柘木弓和皮革包裹的弩箭防備高空的天鵝。
部分資料提到“杆弓”可作成語使用,比喻人的力量或才能超越常人,但這一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杆弓是指一種用來發射箭矢的弓。它常常由一根長杆和一條弦組成,通過張緊弦以産生弓弦的彈性能量,從而發射箭矢。
杆弓的部首是木字旁,它表示與木有關的意思。
杆的筆畫是4畫,弓的筆畫是3畫。
杆弓一詞的來源較為直接,是由“杆”和“弓”兩個字組合而成。
在繁體字中,“杆”和“弓”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
古時期的漢字寫法會有一定的變化,所以古時寫作杆弓的漢字形狀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
1. 他準備好了一支杆弓,準備去打獵。
2. 這種杆弓的射程非常遠,十分適合戰鬥。
組詞:杆子、弓箭、弓弩、弓道
近義詞:弩、弓箭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