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共名的意思、大共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共名的解释

《荀子》中的逻辑术语。指反映普遍性最高的类的概念。如“物”这一概念即大共名。《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於无共然后止。” 杨倞 注:“起於总谓之物,散为万名。是异名者本生於别同名者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大共名”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逻辑术语,源自《荀子·正名篇》,主要用于描述概念分类中的最高层级。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核心含义
    “大共名”指代普遍性最高的类概念,即能涵盖一切事物的总称。例如“物”这一概念,是所有具体事物的共同名称,无论其差异如何,皆可归于“物”这一范畴。

  2. 哲学背景与原文引用
    荀子提出:“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于无共然后止。”意为通过不断概括事物的共性,最终达到无法再进一步抽象的终极概念(如“物”),此时即为“大共名”。

  3. 逻辑学意义
    这一概念体现了古代中国对逻辑分类的思考: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归纳形成层级概念体系。杨倞注解进一步说明,“大共名”是总称,而具体事物则是其分化后的“万名”。

  4. 应用与示例
    在语言和逻辑中,“大共名”类似于现代术语中的“范畴”或“上位概念”。例如“生物”“物质”等广泛概念均可视为“大共名”的延伸。

  5. 与“别名”的对比
    荀子体系中,“大共名”与“别名”相对,后者指代具体事物的专有名称(如“马”“树”),而前者则是统摄所有别名的最高类概念。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共名这个词的意思是指某种集体所有权或共有经济制度下的产权形式。拆分部首为大和共,部首大表示大的概念,共表示共有或共同的意思。它的笔画数为8个。这个词来源于中国的传统社会制度,是指土地、房屋等财产不属于个体所有,而是由全体成员共同拥有和使用的一种模式。 大共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大共名」。古时候,大共名的汉字写法并非固定,因为在社会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对于这种共有制度的认知和书写方式也在改变。所以,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古代文献中看到不同的写法和变体。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我们村庄的土地属于大共名制度,每户农户共同耕种。 2. 这座公园是大共名的,市民都可以自由进入。 一些相关的组词有共享、共有、共同等,它们与大共名都有共同拥有或分享的意思。 近义词可以是集体所有、集体经济、公有制等,它们的概念与大共名相似,但可能有一些微小的差别。 反义词可能是个人所有、私有制、个体经济等,它们与大共名相对立,表示个人独自拥有和控制财产的情况。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咨询。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