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eceased father] 對已故父親的稱呼
先君子嘗言。——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又
與先君子善
舊時稱自己或他人的已去世的祖父。《禮記·檀弓上》:“門人問諸 子思 曰:‘昔者子之先君子喪出母乎?’” 孔穎達 疏:“子之先君子,謂 孔子 也。”《荀子·非十二子》:“案飾其辭而祇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 子思 唱之, 孟軻 和之。”亦以自稱已去世的父親。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序》:“ 伯溫 蚤以先君子之故,親接前輩。” 清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先君子嘗言,鄉先輩 左忠毅公 視學京畿。”
“先君子”是一個漢語敬稱,主要用于對已故親屬的尊稱,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用法演變來理解:
指已故父親
這是較為常見的用法,尤其在明清文獻中。例如清代方苞在《左忠毅公逸事》中寫道:“先君子嘗言”,此處“先君子”即指作者已故的父親。
補充:“先”表對逝者的尊稱,類似“先考”“先君”指亡父,“先妣”指亡母。
指已故祖父(古義)
在更早的文獻中,如《禮記·檀弓上》記載,子思(孔子之孫)的門人問:“昔者子之先君子喪出母乎?”,此處“先君子”指孔子,即子思的祖父。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禮記》《荀子》等古籍,或清代文集如方苞作品。
《先君子》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立身處世時應該以君子的道德準則為準則。君子指的是有道德、有禮儀、有修養的人。
《先君子》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先”和“君”。它的總體筆畫數是13畫。
《先君子》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中的一句話:“先王有至言,而色尚喪。先君子有至言而色尚躁。”
在繁體字中,《先君子》可以寫成“先君子”。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差異。以《先君子》為例,它的古時候寫法可能是“先屈服”。
1. 他一直遵循着《先君子》的原則,為人處世一直十分高尚。
2. 在面臨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以《先君子》為準則,做出正确的決策。
先行、君子道、先知先覺
君子之道、君子悲歡、君子風範
小人行為、暴躁無禮、不道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