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耳濡目染的意思、耳濡目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耳濡目染的解釋

[be unconsciously influenced by what one frequently hears and sees] 形容聽得多了,見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響

終日耳濡目染,不學自會三分

詳細解釋

謂經常聽到看到,無形之中受到影響。語本 唐 韓愈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擩耳染,不學以能。” 宋 朱熹 《己丑與汪尚書書》:“耳濡目染,以陷溺其良心而不自知。” 明 宋濂 《題湯處士墓銘後》:“此固天佑善人,理當報施者如是,抑亦家庭之間耳濡目染之所緻也。” ********* 《上李鴻章書》:“ 文 於藝樹牧畜諸端,耳濡目染,洞悉奧窔。” 魯迅 《書信集·緻母親》:“這大約因為常與大人在一起,沒有小朋友之故,耳濡目染,知道的事就多起來。” 茅盾 《子夜》十:“現在風氣太壞,年青人耳濡目染--況且都那麼大的兒子,也管不住他的腳。”亦作“ 耳濡目及 ”、“ 耳濡目擊 ”。 明 吳承恩 《開府介川毛公德政頌》:“凡此諸條,耳濡目及,默化陰孚,匪言可悉。” 明 李東陽 《劉公神道碑銘》:“古者重世臣将家,蓋其韜略技藝,耳濡目擊,有不習而能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耳濡目染的詳細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人的思想、行為因長期接觸特定環境或事物,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字面理解為"耳朵浸潤(濡),眼睛沾染(染)",強調通過感官持續接觸産生的自然影響。

  2. 結構解析

    • "耳濡":通過聽覺反複接收信息(如語言、聲音)
    • "目染":通過視覺持續接觸行為示範或場景
      兩者共同作用形成内化影響。
  3. 成語出處
    最早見于唐代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濡耳染,不學以能",強調環境熏陶對能力的自然塑造。

  4. 使用特點

    • 側重技能/習慣養成:多用于藝術、技藝等需長期觀察模仿的領域(如書法世家子女學藝)
    • 時間持續性:需長期反複接觸(區别于短期接觸的"耳聞目睹")
    • 被動接受性:強調無意識受影響(區别于主動學習的"見賢思齊")
  5. 典型例句

    • 郭沫若《少年時代》:"她單憑耳濡目染,認得一些字,能暗誦唐詩"
    • 音樂家子女因家庭環境熏陶掌握樂理知識

近義辨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耳濡目染》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通過長時間、深入接觸而受到不斷影響。下面我們來詳細解析一下這個成語的構成和含義。 1. 拆分部首和筆畫:《耳濡目染》由三個漢字組成。其中,《耳》的部首是“耳”,它的筆畫數為四畫;《濡》的部首是“水”,它的筆畫數為15畫;《染》的部首是“木”,它的筆畫數為9畫。 2. 來源:《耳濡目染》最早出自《莊子·逍遙遊》,原文是“耳濡目染,悲喜無聞,澤被四海之内。”後來,這個成語被廣泛引用到其他文學和日常用語中。 3. 繁體:《耳濡目染》的繁體字為《耳濡目染》。 4.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有時這個成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整體意思保持一緻。 5. 例句:他在音樂學院學琴多年,耳濡目染,成為了一位出色的音樂家。 6. 組詞:耳熟能詳、目不轉睛、染指、耳聽八方等。 7. 近義詞:受益匪淺、深受影響、深入人心。 8. 反義詞:不為所動、對外界毫不在意。 希望以上關于《耳濡目染》的解析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