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达尔杜弗的意思、达尔杜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达尔杜弗的解释

一译《伪君子》。剧本。法国莫里哀作于1664-1669年。伪装圣洁的教会骗子达尔杜弗混进商人奥尔贡家,图谋勾引其妻子并夺取其家财。奥尔贡浑然不察,仍奉之若神明,甚至主张将女儿嫁给他。最后达尔杜弗丑行败露而入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达尔杜弗(Tartuffe)是法国剧作家莫里哀(Molière)1664年创作的喜剧《伪君子》(Le Tartuffe ou l'Imposteur)中的核心人物。该词在汉语语境中已成为“伪善者”的代名词,特指表面虔诚高尚、实则阴险狡诈的虚伪之徒。以下从词典释义、文学形象及文化影响三方面解析:


一、词典释义与词源


二、文学形象解析

达尔杜弗在剧中的行为构成其核心语义:

  1. 虚伪的虔诚:

    以夸张的宗教仪式(如大声祷告、痛哭忏悔)博取信任,实则蔑视道德。如他对奥尔贡说:“上帝赋予的财富,享用便是美德”,以此合理化贪欲。

  2. 贪婪与纵欲:

    骗取恩人奥尔贡的家产,同时企图引诱其妻子艾尔密尔,揭露其“禁欲主义者”面具下的纵欲本质。

  3. 语言的双重性:

    台词充满矛盾,如一面宣称“尘世一切皆虚幻”,一面疯狂攫取金钱与情欲,形成反讽张力。


三、文化影响与语义延伸


参考资料:

  1.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 《外国文学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 莫里哀《伪君子》,李健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4. 《欧洲文学史》,商务印书馆。

(注:因未搜索到可引用链接,来源仅标注权威出版物名称,建议读者通过图书馆或正版数据库获取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达尔杜弗”是法国剧作家莫里哀(Molière)创作的经典戏剧《伪君子》(法语原名:Tartuffe)中的核心角色,该作品创作于1664至1669年间。以下是详细解释:

1.角色背景与剧情

达尔杜弗是一个伪装成虔诚教徒的骗子,通过虚伪的宗教热情混入富商奥尔贡家中。他表面上宣扬禁欲与圣洁,实则图谋勾引奥尔贡的妻子、夺取其财产,甚至诱导奥尔贡将女儿嫁给他。最终因丑行败露而入狱。

2.象征意义

3.中文译名争议

部分资料(如)误将其解释为汉语成语,称其意为“忠诚”,但此说法缺乏权威依据。实际“达尔杜弗”仅为音译角色名,无独立成语含义。

4.作品影响

《伪君子》是莫里哀最著名的喜剧之一,对后世文学和戏剧中的讽刺手法影响深远。达尔杜弗的形象也被广泛引用,成为伪善者的通用标签。

建议:若需引用相关内容,请以高权威性来源(如、4、5)的戏剧解释为准,避免混淆角色名与成语概念。

别人正在浏览...

百堕俱举被俘彼众我寡不揣步櫩朝辞出举醇温初阳大逻便顶笔鼎气杜陵屋阿房宫发微丰爵俯瞷肤受富叟橄榄绿公因式滚轮国民经济候账华藏世界互访贱目贵耳骄厉机辩极谏进敍揪送计乡钜卿卡路里狼顾狐疑揽减擂家满期麻醉品门下士铭典穆如清风轻勇亲理肉鸽茹荤式假守列岁在龙虵堂候炭精纸王阙万头攒动无情少面衔石填海显象管醯鸡惜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