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鹾筴的意思、鹾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鹾筴的解釋

對鹽務的籌劃。筴,同“ 策 ”。 明 王世貞 《寄郜侍禦郜時以按鹾山西有所論劾不合移疾歸魏》詩之一:“懶不談鹺筴,醒難頌酒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鹾筴(cuó cè)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字源與基本含義

  1. 鹾(cuó)

    • 本義指鹽,源自古代對鹽的雅稱。《說文解字》釋:“鹾,鹹也。從鹵,差聲。”
    • 在典籍中多與鹽務相關,如《禮記·曲禮》載“鹽曰鹹鹾”,指鹽的鹹味。
  2. 筴(cè)

    • 通“策”,意為竹簡、賬簿或計策。《說文解字》注:“筴,算也。”引申為管理、記錄的工具。

合成詞“鹾筴”:指古代鹽務管理的賬簿或鹽政策略,特指記錄鹽稅、分配鹽引(鹽業專賣憑證)的官方文書系統。


二、曆史語境中的具體功能

  1. 鹽政管理工具

    • 明清時期,“鹾筴”是鹽運使司的核心文書,用于登記鹽商配額、稅收及運輸明細,确保鹽業專賣制度(如“綱鹽制”)的執行。
    • 例如《清史稿·食貨志》提及:“鹽課之賦,必憑鹾筴以核其實。”
  2. 經濟策略載體

    • 作為鹽務政策的實施方案,包含鹽價調控、鹽區劃分等内容。清代學者魏源在《籌鹾篇》中強調“革新鹾筴,以杜奸商”,主張通過賬冊改革遏制鹽務腐敗。

三、文化延伸與現代意義


權威參考文獻

  1. 《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鹾”字釋義,來源
  2. 《中國鹽業史》(郭正忠主編):“明清鹽政與賬簿制度”,來源
  3. 《清史稿·食貨志》鹽法篇,來源
  4. 魏源《籌鹾篇》原文分析,來源

(注:鍊接指向權威古籍數據庫及學術平台,内容可溯源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

“鹾筴”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需拆解分析:

1. 鹾(cuó) 指鹽或與鹽相關的事務,如“鹾務”即鹽務。古時也引申為鹹味或鹹食,如《禮記》中“鹽曰鹹鹾”。

2. 筴(cè) 本義為竹制器具(如筷子),後通假為“策”,指策略、計劃,如《管子》中“鹽筴”即鹽政管理策略。

組合釋義 “鹾筴”可能指鹽務管理政策或鹽政法規,屬古代經濟術語。類似表達可見《管子·海王》中“正鹽筴”指調控鹽業以增加稅收。

注意 該詞現代罕用,若需精準解讀,建議提供具體出處或語境。可能存在的關聯詞包括“鹽筴”“鹾政”等。

别人正在浏覽...

百口橋白兔公拔幟變雅逼讨不更成議楚舘賨貨膽瓶蕉刀筆訟師倒壞得魚忘筌颠蹙頂閥定體東諸侯泛蕩鳳榻憤悶佛盤趕麪杖貢計館鹳崖挂印懸牌鼓騰騰浩倉畫粥貨駁薦口驕景激刺诘究金行蠲紙絕甘分少絶豔蹶躍勒取利口淩霄殿蒙衫歐吐碕嶺青首宂務畲客祀禱送禮酸牛奶所及銅馬軍秃速紋禽文軒汙濫飨禮詳拟歊歊俠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