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口的意思、利口的詳細解釋
利口的解釋
(1) [quick of speech;having a sharp tongue]∶口齒伶俐;能言善辯
(2) [tasty and refreshing]∶爽口
這幾道涼菜,吃起來真利口
詳細解釋
(1).能言善辯。《書·周官》:“無以利口亂厥官。”《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夫 絳侯 、 東陽侯 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豈斅此嗇夫諜諜利口捷給哉!” 宋 蘇轼 《張文定公墓志銘》:“比年以來,朝廷頗引輕嶮之人,布之言路,違道幹譽,利口為賢。”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 劉瑾 雖擅權,然不甚識文義,徒利口耳。”
(2).爽口;可口。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二六章:“給你另做點利口的吃。”
詞語分解
- 利的解釋 利 ì 好處,與“害”“弊”相對:利弊。利害。利益。利令智昏。興利除弊。 使順利、得到好處:利己。利用厚生(充分發揮物的作用,使民衆生活優厚富裕起來)。 與願望相符合:吉利。順利。 刀口快,針尖銳,與
- 口的解釋 口 ǒ 人和動物吃東西和發聲的器官(亦稱“嘴”):口腔。口才。口齒。口若懸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港口。 特指中國長城的某些關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
專業解析
"利口"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
指言辭鋒利、能說會道:
這是"利口"最核心的含義。它形容一個人口齒伶俐,善于言辭辯論,說話敏捷且富有說服力,有時甚至帶有能言善辯、巧言善辯的意味。這種能力可以是中性的,也可以是略帶貶義的,取決于語境,可能暗示其言辭過于犀利或流于狡辯。
- 示例: "此人利口,一般人說不過他。" (形容此人能言善辯)
- 示例: "利口覆邦家。" (出自《論語》,意指花言巧語足以颠覆國家,此處含貶義)
-
指食物味道爽口、好吃:
這個含義相對使用較少,但确實存在。它形容食物或飲料口感清爽、味道鮮美,吃起來令人愉悅。
- 示例: "這道涼菜酸甜利口。" (形容涼菜清爽可口)
權威來源參考: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該詞典是漢語規範使用的權威工具書,對"利口"一詞的釋義具有标準性和權威性。其解釋通常涵蓋上述兩層含義。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作為大型曆史性漢語語文辭典,《漢語大詞典》會提供更詳盡的詞義解釋和曆史用例,能更全面地展示"利口"的語義演變和具體用法。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對于理解"利口"在古代文獻(如《論語》)中的具體含義和用法,這本詞典是重要的參考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利口”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含義:
一、基本釋義
-
能言善辯
指口齒伶俐、善于辯論,常見于古籍引用。例如:
- 《書·周官》提到“無以利口亂厥官”,強調不應以巧言擾亂官員判斷。
- 《論語·陽貨》中孔子批評“利口之覆邦家者”,警示花言巧語可能危害國家。
-
爽口、可口
多用于形容食物口感清爽。例如:
- “涼菜吃起來真利口”。
- 柳青《創業史》中“給你另做點利口的吃”也體現了這一用法。
二、其他含義
- 利口酒(Liqueur)
作為外來詞時,可指一種甜味烈酒,口感醇厚。但此用法屬于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綜合解析
“利口”在不同語境中需區分褒貶:
- 褒義:強調表達能力強,如“辯才無礙”;
- 貶義:暗含巧言令色,如《史記》批評“利口捷給”者浮誇。
建議結合古籍和現代用例理解其多義性。
别人正在浏覽...
愛寵安平白麻書并驅争先不拔之志財珍昌濮臿築饎爨愁感登山陟嶺革飾工藝寡俦鼓半貴惜還返護于甲盾家微街坊四鄰矜谑究切靈便粒食流歠昽昽脈門梅黃雨墨本陌上桑間木頭橛子牛口之下怒江判審搶劫犯強搶欠體敲彈青昊青錢選輕威鵲戶然糠自照容曳瑞信聖庫身子骨石染厮皂糖纏同路朣朦帷毂洿宮無頭面五俎險棘嚣譊西鹣東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