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祀禱的意思、祀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祀禱的解釋

祭祀求福。 唐 韓愈 《曲江祭龍文》:“天作旱災,嘉穀将槁,乃于甲乙之日,依準古法,作神之象,齋戒祀禱,神其享佑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祀禱”是由“祀”與“禱”組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祭祀神靈以祈求福佑。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通過特定的祭祀儀式向神靈禱告,以求消災降福。這一行為常見于古代應對自然災害(如旱災)時,體現古人對自然力量的敬畏與求助心理。

  2. 單字解析

    • 祀:指祭祀活動,涵蓋祭天、祭祖等儀式,殷商時期也用作紀年單位(如“十有三祀”)。
    • 禱:指向神靈或宗教對象祈求,如祈禱、禱告,亦可用于書信結尾表示懇切期望(如“至禱”)。
  3.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韓愈的《曲江祭龍文》。文中描述因旱災導緻谷物枯萎,遂按古法制作神像,通過齋戒和祀禱儀式祈求龍王庇佑:“天作旱災,嘉穀将槁,乃于甲乙之日,依準古法,作神之象,齋戒祀禱,神其享佑之。”。

  4. 相關詞彙
    與“覆宗滅祀”“馨香禱祝”等成語相關,多用于描述祭祀與祈福場景。

“祀禱”是古代祭祀文化中的典型行為,融合了儀式(祀)與訴求(禱)的雙重意義,反映了傳統社會對神靈信仰的依賴。

網絡擴展解釋二

祀禱

祀禱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拆分部首分别是:示部和言部。示部是一個獨立的漢字部首,表示祭祀、禮儀等意思;言部是一個漢字部首,表示與語言、說話有關的意思。

祀禱這個詞的人字旁的筆畫是9畫。

祀禱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神靈的活動。在宗教儀式中,人們會準備香燭、食品等,然後通過祈禱向神靈傳遞自己的心願和祝福。

在繁體字中,祀禱用的是「祀祈」這個詞,其中的「祈」意為祈求、懇求的意思。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根據古代的書法字體,祀禱的書寫方式是「祀禱」。在這種寫法中,「禱」表示祈禱、祝福的意思。

以下是關于祀禱的例句:

1. 居民們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祀禱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2. 他每天都會在廟宇祀禱,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甯靜和安慰。

祀禱的組詞有:祀拜、祀典、禱告等。

與祀禱意思相近的詞有祭祀、禮禱,都表示通過儀式或祈禱向神靈表達敬意和祝福的意思。

沒有與祀禱意思完全相反的詞,因為祀禱一詞本身就是表達敬意和祝福的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