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睛的代稱。《文選·左思<魏都賦>》:“八極可圍於寸眸,萬物可齊於一朝。” 李周翰 注:“高臺遠視,八極之地可入於寸目。” 清 魏源 《劍閣》詩:“陡然萬古奇,森此寸眸仄。”
寸眸(cùn móu)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色彩的文言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代“眼睛”,尤強調眼睛的微小與明亮。以下從釋義、源流及用法三個維度解析:
本義
“寸”形容微小(古時一寸約3厘米),“眸”指瞳仁,《說文解字》釋“眸”為“目童子也”。二字組合喻指眼睛雖小卻可洞察萬物,凸顯“以小見大”的意象。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第1553頁;《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256頁。
引申義
在文學語境中延伸為“目光”“視線”,如“寸眸流轉”形容目光移動。因眼睛為感知外界的關鍵,故亦隱含“觀察力”“洞察力”之意。
來源:《辭源》(修訂本)第1027頁。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文論家劉勰的《文心雕龍·诠賦》:
“寸眸所明,周視萬裡。”
此處以“寸眸”與“萬裡”對照,強調眼睛雖小卻能窮極天地,奠定其“微觀具象,宏觀視野”的修辭傳統。後世文人如唐代杜甫、宋代蘇轼均化用此意象。
來源:劉勰《文心雕龍》卷三;《中國古代文學辭典》第308頁。
文學修辭
多用于詩詞、骈文,如“收寸眸之璀璨,納乾坤于方寸”(清代張惠言《詞選序》),通過誇張手法突顯視覺的濃縮與升華。
來源:《全清詞》卷二十。
現代使用
當代僅存于仿古文體或學術論述中,日常口語已罕用。例:“畫家以寸眸攝取山水神韻。”(《中國美學史導論》)
來源:李澤厚《華夏美學》第四章。
(注:因版權限制未提供鍊接,上述文獻可通過國家圖書館數據庫或權威出版社官網檢索。)
“寸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寸眸”是眼睛的代稱,特指目光的敏銳或視野的集中。該詞由“寸”(極小的長度單位)和“眸”(瞳孔)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如寸般精準的瞳孔”,引申為能洞察細微的銳利目光。
古代典籍
現代例句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完整文獻注解,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比屬襜襦滀漯雌答大難臨頭擔荷道治調刺雕掞丁女法箓豐亨豫大風水佛眼佛心戈旗鳏寡孤惸龜艨河橋還嘴降旛家途借宮诘奸精薄蠲苛蘭心蕙性淩籍漏掌風録第沒世難忘呢呢暖衣女事排雷砰轟偏好普赉乾裂謙挹暒晏衾纩熱和入地無門色膽沈儁蝨目魚耍龍順導贖取樞要談嘲陶世條件轉向語句投老窩絲糖無度五角星鄉戶閑了新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