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entral administrative unit]∶指中央政權中機要部門或官職
天下樞要,在于尚書
(2) [centre]∶中心,核心
(1).關鍵;綱領。《荀子·正名》:“然則所為有名,與所緣以同異與制名之樞要,不可不察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凡説之樞要,必使時利而義貞。” 宋 王谠 《唐語林·政事下》:“《老子》述無為之化,若使資聖覽為理國之樞要,即未若《貞觀政要》。” 章炳麟 《訄書·學變》:“然善為蜂芒摧陷,而無樞要足以持守。”
(2).指中央政權中機要的部門或官職。《後漢書·韋彪傳》:“天下樞要,在於尚書。” 唐 楊贲 《時興》詩:“貴人昔未貴,鹹願顧寒微。及自登樞要,何曾問布衣。” 明 歸有光 《顧夫人八十壽序》:“一時議禮之臣,往往拔自庶僚,驟登樞要。” 郭沫若 《曆史人物·甲申三百年祭》:“﹝ 崇祯 ﹞對于軍國大事的處理,樞要人物的升降,時常是朝四暮三,輕信妄斷。”
(3).指中心、沖要之地。《晉書·東海王越傳》:“ 越 還于 許 ,長史 潘滔 説之曰:‘ 兗州 天下樞要,公宜自牧。’”
“樞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的側重點,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關鍵或綱領
指事物中最核心、起決定性作用的部分,如思想、理論或問題的核心要點。
例:《荀子·正名》提到“制名之樞要”,強調命名規則的關鍵性。南朝劉勰《文心雕龍》也以“樞要”形容說理的核心。
中央機要部門或官職
特指古代中央政權中掌管重要事務的機構或職位,如尚書等官職。
例:《後漢書》稱“天下樞要,在于尚書”;唐代詩人楊贲以“驟登樞要”描述官員晉升至要職。
地理或戰略要地
指地理位置上的中心或軍事、經濟沖要之處。
例:《晉書》記載兖州被稱為“天下樞要”,凸顯其戰略地位。
“樞”本義為門軸(如“戶樞不蠹”),後引申為事物的關鍵部分;“要”指重要、核心。二者組合後,既保留了“樞紐”的意象,又強化了重要性,形成涵蓋抽象概念、官職、地理的多層含義。
《樞要》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彙,通常表示某個事物的核心或關鍵。它可以指某個問題、計劃或系統的要點和關鍵内容。
《樞要》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木字旁,右邊是幸字旁。它的總共有10個筆畫。
《樞要》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最早見于《說文解字》。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樞要」。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樞要」的寫法與現在基本保持一緻。
1. 這篇文章的樞要是我們如何提高學習效率。
2. 管理團隊必須清楚公司的樞要,以便做出正确的決策。
1. 樞軸:指物體旋轉或轉動時的中心點。
2. 要點:指事物中最重要的、最關鍵的部分。
1. 要害:指事物中最重要的部分,與「樞要」意思相近。
2. 關鍵:指影響事物發展和結果的最為重要的因素。
1. 繁瑣:指事物過于複雜、瑣碎,與「樞要」相反。
2. 次要:指事物中較不重要或次級的部分,與「樞要」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