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擔荷的意思、擔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擔荷的解釋

(1).肩挑背負。《管子·小匡》:“今夫商羣萃而州處,觀兇饑,審國變,察其四時,而監其鄉之貨,以知其市之賈,負任擔荷,服牛輅馬,以周四方。”

(2).引申為擔負的重物。 漢 嚴忌 《哀時命》:“負擔荷以丈尺兮,欲伸腰而不可得。”

(3).承當。 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一章:“女子為天生之人,即當同擔荷天下之事者也。”

(4).承受的壓力或擔負的責任。 明 李贽 《複周柳塘書》:“若特地出來,要扶綱常,立人極,繼往古,開群蒙,有如許擔荷,則一言之失,乃四海之所觀聽,一行之謬,乃後生小子之所效尤,豈易放過乎?” 郭沫若 《今昔集·緻木刻工作者》:“木刻工作者的擔荷和責任是多麼地加重了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擔荷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動詞,其釋義可分為以下兩個層面:

一、本義指肩挑背負 該詞由「擔」「荷」兩個同義語素構成,均表承載重物之意。《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為「肩挑背負」,常見于古代農事記載,如《詩經·小雅·蓼莪》中「出則銜恤,入則靡至」的鄭玄箋注提及「不得終養者,述其父母之擔荷以勞苦」。

二、引申為責任承擔 在語義演變過程中,該詞衍生出抽象含義。《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其比喻義為「承擔肩負的責任」,如魯迅《墳·文化偏至論》中「非超越塵埃,解脫人事,或愚屯罔識,惟衆是從者,其能擔荷斯責」即用此意。

從詞性發展觀察,該詞在近代漢語中衍生出名詞用法,特指肩負的責任,如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所述「此等宏願,毋亦仁人君子所宜擔荷者耶」。其構詞方式屬同義複用,這種構詞法常見于先秦典籍,強化了詞語的表意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

“擔荷”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本義
    指“肩挑背負”的體力勞動,如《管子·小匡》中“負任擔荷,服牛輅馬”。

  2. 引申義

    • 名詞:指“擔負的重物”或“承受的壓力、責任”,如漢·嚴忌《哀時命》中“負擔荷以丈尺兮”。
    • 動詞:表示“承當、負責”,如康有為《大同書》提到“女子當同擔荷天下之事”。

二、用法與例句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補充說明

該詞兼具動詞與名詞屬性,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例如“擔荷天下事”強調主動承擔,而“負擔荷”則指被動承受的重壓。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管子》《哀時命》等古籍及近現代文本。

别人正在浏覽...

暗漠白花花雹車奔星扁擔花匾紮币獻長案憺畏焚盥槁雕孤愁皓首窮經好住黑障障枷警交疇交藉角隅桀敖不馴絜駕桀士績紡機縛經官動府京控九光灸足掎摭眷厚儁出冷水梨栗兒林魈婁公路次啰裡鹿皮帽僇市漫滅梅亭愍忌餒而陪侍起初傾圮三轉四回頭時差世曲守陴私诃條國四逆談虎色變脡脡然外求外日香池箾槮消逝蟹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