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法箓的意思、法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法箓的解釋

道教語。用以“驅鬼壓邪”的丹書、符咒。 唐 谷神子 《博異志·張竭忠》:“ 河南 緱氏縣 東 太子陵 仙鶴觀 ,常有道士七十餘人,皆精專修習,法籙齋戒皆全。” 宋 蘇轼 《上清儲祥宮碑》:“ 元豐 二年二月, 神宗皇帝 始命道士 王太初 居宮之故址,以法籙符水為民禳禬,民趨歸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法箓”是道教特有的宗教文化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法箓(fǎ lù)是道教傳承的重要憑證,包含丹書、符咒等宗教文書,主要用于記載神吏名號、修行階位及召遣神靈的密契。其核心功能包括驅邪禳災、确立道士身份等級、構建人神契約關系等。

二、宗教功能與象征

  1. 修行憑證
    根據《天壇玉格》記載,法箓分五級品階:從七品的「太上三五都功經箓」到正一品的「上清大洞經箓」,體現道士的修行層次與職權範圍。
  2. 宇宙符號系統
    法箓中的符圖如「五嶽真形圖」「三十六雷篆」,實為道教對自然規律與神靈體系的符號化表達,暗含堪輿學、節氣運行等古代科學認知。
  3. 人神契約載體
    授箓時需籤訂「合同符」,一半由道士佩戴,一半焚告天庭,象征與神靈建立盟誓關系,并獲撥付天兵護法。

三、曆史演變

四、文化價值

法箓體系融合了古代哲學、符號學與社會組織制度,其符圖設計、授箓儀軌等均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宇宙觀。

網絡擴展解釋二

法箓(fǎ lù)是指古代官府或寺廟内用來記錄各種法令、政令、官方文書等的紙卷或冊頁。下面将為您分别介紹法箓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 一、拆分部首和筆畫: 法箓由法(fǎ)和箓(lù)兩個部分組成。其中,“法”是指法律、規章等的意思,是由“水”和“去”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六個筆畫;“箓”是指用來記錄的紙卷或冊頁,由“竹”字部首組成,總共有十一個筆畫。 二、來源: 法箓最早起源于中國古代,古代官府或寺廟内使用法箓來記錄重要的法令、政令、官方文書等。這些法箓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對于法律和政策的傳達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繁體: 法箓的繁體字是「法箙」。 四、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在古代,《法箓》這個詞的“箓”字的寫法是「箲」,其它字的寫法基本保持不變。 五、例句: 1. 他在古代官府的法箓中找到了一些有關古代婚姻制度的資料。 2. 這本古代法箓記載了許多關于農田管理的法律規定。 六、組詞: 法規、法令、法條、箓牒、條文等。 七、近義詞: 法卷、法書、法書冊等。 八、反義詞: 非法、違禁、違法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