皴厘的意思、皴厘的詳細解釋
皴厘的解釋
皮膚粗裂貌。 唐 孟郊 《寄義興小女子》詩:“漁妾性崛強,耕童手皴釐。”
詞語分解
- 皴的解釋 皴 ū 皮膚因受凍或受風吹而幹裂:皴裂。皴理(裂紋)。 皮膚上積存的泥垢和脫落的表皮:手上全是皴。 中國畫技法之一,塗出物體紋理或陰陽向背:皴法。皴筆。 筆畫數:; 部首:皮; 筆順編號:
- 厘的解釋 厘 í 小數名,百分之一:厘米。 單位名(a.長度單位,中國一市尺的千分之一;b.重量單位,中國一市兩的千分之一;c.地積單位,中國一市畝的百分之一;d.利率單位,年利一厘按百分之一計,月利一厘按千分
網絡擴展解釋
“皴厘”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用于形容皮膚因幹燥、寒冷等原因導緻的粗糙、開裂狀态。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該詞由“皴”和“厘”組成:
- 皴(cūn):指皮膚因寒冷或幹燥産生的裂紋,如《說文解字》解釋為“皮細起也”。
- 厘(lí):此處通“釐”,表粗糙、幹裂之意。
組合後形容皮膚表面因缺水或外界刺激呈現的粗糙、龜裂現象,常見于手部、足部等暴露部位。
二、使用場景
- 文學描述:如唐代孟郊《寄義興小女子》詩中的“耕童手皴釐”,描繪勞作後手部皮膚狀态。
- 醫學或養生語境:用于描述皮膚護理問題,如冬季皮膚皲裂。
- 方言或古語: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方言。
三、相關拓展
- 繪畫術語關聯:漢字“皴”在中國畫中指表現山石紋理的技法(如斧劈皴、披麻皴),與皮膚裂紋的意象相通。
- 近義詞:皲裂、龜裂、粗糙。
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若需具體描述皮膚問題,更常用“皲裂”“幹燥脫皮”等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皴厘》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皮膚、衣物或其他物體因年齡、日曬或摩擦而出現皺紋、皲裂或褶皺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皴》部首是 "⺮",拆分後成為 "⺮一",即竹子加一點。
- 《厘》部首是 "廠",拆分後成為 "廠刂",即廠字旁加上刂。
來源:
- 《皴》是由 "竹" 和 "寸" 組成,表示竹子皺紋。
- 《厘》由 "廠" 和 "裡" 組成,表示廠房内部不平整的狀态。
繁體:
- 《皴》的繁體字為 "皴"。
- 《厘》的繁體字為 "釐"。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古代漢字中,《皴》的寫法為 "皴"。
- 古代漢字中,《厘》的寫法為 "厘"。
例句:
- 他長期在烈日下工作,臉上皴厘明顯。
- 這件衣服洗後沒有熨燙,出現了一些皴厘。
組詞:
- 皴紋、皴裂、皴痕
近義詞:
- 皺紋、褶皺、皺襞
反義詞:
- 光滑、平整、光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