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麻頭的意思、麻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麻頭的解釋

碎雜短麻。《後漢書·宦者傳·蔡倫》:“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并不便於人。 倫 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麻頭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釋義,依據權威詞典及文獻整理如下:

一、本義:麻類植物的莖部頂端

指黃麻、苎麻等植物的莖稈頂部較細嫩部分。

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釋義為“麻的莖的梢部”。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收錄該詞條,強調其植物學屬性。

二、中醫術語:特定藥材部位

特指中藥“蓖麻”的幹燥莖梢,傳統醫學中用于治療瘡瘍腫毒。

來源:

《本草綱目·草部》(李時珍)記載:“蓖麻……取麻頭搗敷,消癰疽。”

《中華本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明确将“麻頭”列為藥用部位名稱。

三、引申用法:細碎纖維物

方言中借指麻類加工後殘留的短纖維,常用于填塞縫隙或造紙原料。

來源:

《中國民俗方言詞典》(江蘇古籍出版社)收錄此義項,例證為“麻頭紙”(以麻纖維制成的土紙)。

文化背景補充

“麻頭”在古代手工業中具經濟價值。宋代《天工開物》載造竹紙工藝:“以麻頭、敝布浸漚成漿”,印證其作為造紙原料的用途。該詞現多用于專業領域,日常使用頻率較低。

網絡擴展解釋

“麻頭”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麻頭(拼音:má tóu)指碎雜的短麻,即麻類植物加工後剩餘的短纖維或邊角料。這一解釋在《後漢書·宦者傳·蔡倫》中有明确記載:蔡倫改進造紙術時,曾使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作為原料。

二、曆史背景

麻頭在古代造紙中具有重要價值。東漢時期,蔡倫通過将麻頭與樹皮、破布等材料混合,制成了更輕便、廉價的紙張,推動了書寫材料的革新。

三、其他可能的含義(需結合語境)

  1. 中藥材:在極少數非權威資料中,“麻頭”被解釋為麻黃(一種解表中藥),但此用法缺乏廣泛依據。
  2. 方言或引申義:個别低權威來源提到東北方言中“麻頭”指一種發型,或與麻疹相關,但均非主流釋義。

四、總結

“麻頭”的權威定義集中于碎麻材料,尤其在曆史文獻中特指造紙原料。其他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或方言,建議優先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安辦八次白拂白席人贲星砭削表裡為奸嬖女婵婉粗錦登擢點翳貳過發怵翻覆飛語更樓函聘黑黜黜合酺和弱洪喬健啗降堦赍發近裡寄生階級久故救災酒政畿邑軍使看風駛船苛罰立員螺果廟議謀量鬧茶蟠桃宴疲懈前功盡棄千斤頂啟煩乞匄青紗帳棄逆歸順榮條篩落申發舍拚屬珊食官談論風生忝職跳茅山同出一轍無上道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