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的意思、戴天的詳細解釋
戴天的解釋
(1).立于天地之間。常以否定式或反诘式表示仇恨之深或可恥之甚。《禮記·曲禮上》:“父之讐,弗與共戴天。”《北齊書·趙郡王叡傳》:“今嗣主幼沖,豈可使邪臣在側,不守之以正,何面戴天?”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雪裡歸舟》:“正是相逢恨少魚腸劍,羞與仇人共戴天。” 清 周亮工 《得兒書深憫其意作此寄之》詩:“蒙頭債子羞無路,灑血寃兒憾戴天。”參見“ 不共戴天 ”。
(2).謂蒙受天恩。 宋 王禹偁 《拟李靖破颉利可汗露布》:“臣等無任樂聖戴天,抃舞懽呼之至,謹具露布以聞。”
詞語分解
- 戴的解釋 戴 à 加在頭、面、頸、手等處:戴帽子。披星戴月。戴圓履方。不共戴天。 尊奉,推崇,擁護:戴仰。愛戴。擁戴。感恩戴德。 姓。 摘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 天的解釋 天 ā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天空。天際。天罡(北鬥星)。天淵(上天和深淵,喻差别大)。天馬行空(喻氣勢豪放,不受拘束)。 在上面:天頭(書頁上面的空白)。 氣候:天氣。天冷。 季節,時節:冬天。 日,一
網絡擴展解釋
“戴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含義與用法
-
表示深仇大恨(常見于否定或反诘句式)
如“不共戴天”,指仇恨極深,不能共存于世。這一用法源自《禮記·曲禮上》:“父之讎,弗與共戴天”,強調對仇恨的極度排斥。例如:“兩家有不共戴天之仇,世代對立。”
-
形容傲慢自大(較少見)
單獨使用時,可表示某人極度嚣張,自視甚高,如“戴天之傲”。但這種用法在現代漢語中不常見,更多出現在特定文學語境中。
二、其他相關延伸
三、使用注意
- 語境差異:現代漢語中,“戴天”幾乎不單獨使用,多出現在成語或固定表達中。
- 文化背景:其否定用法(如“不共戴天”)常與傳統倫理相關,如家族仇恨、道德對立等。
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典故或例句,可參考《禮記》《北齊書》等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戴天這個詞的意思:
戴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仰視、崇拜天空,形容心胸寬廣、胸懷天下。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志向遠大,氣度非凡,對事物有深遠的思考。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戴天這個詞的部首是手,共有7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戴天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獻,在古代文化中廣泛使用。它的繁體字是戴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戴天的寫法和現代相似,不過可能會有一些變體。例如,有些古籍中可能會将“戴”寫成“䰾”或“䰿”,但整體的呈現與現代寫法類似。
例句:
1. 他是一個戴天之志的人,永不滿足于眼前的成就。
2. 面對挑戰,我們要戴天而行,争取更大的發展空間。
組詞:
- 戴德:指感激之心,感謝他人的善意或幫助。
- 戴禮:指遵守禮法,恪守禮節。
- 戴罪立功:指在犯錯之後能夠通過積極行動贖回錯誤,取得功績。
近義詞:
- 仰天:指仰望天空,形容對天地宇宙的敬仰之情。
- 仰視:指向上看,形容對某人或某事心生敬佩或崇拜之情。
反義詞:
- 愚昧:指無知、缺少智慧和見識。
- 頑固:指思想、态度等固執不變,難以接受新的意見或改變。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