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欺侮,威脅。《舊唐書·宦官傳·楊複恭》:“洎朕纂承,益相侮慢, 復恭 、 重遂 逞其禍, 道弼 、 季述 繼其兇,幽辱朕躬,淩脅孺子。”
淩脅:欺壓威脅。《新唐書·奸臣傳下·崔胤》:“時王室不競,南北司各樹黨結蕃鎮,内相淩脅。”
“淩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記載,以下是詳細解釋:
“淩脅”指通過欺壓、威脅等手段迫使他人服從,通常用于描述強勢者對弱勢者的壓迫行為。該詞由“淩”(欺壓、侵犯)和“脅”(威脅)組合而成,強調以暴力或權勢進行雙重壓制。
欺侮與威脅
據《舊唐書·宦官傳·楊複恭》記載,唐昭宗曾指責宦官“幽辱朕躬,淩脅孺子”,指宦官集團對皇帝和幼子的欺壓與威脅。此處“淩脅”體現了權勢者對皇權的挑戰。
欺壓威脅
《新唐書·奸臣傳下·崔胤》中提到“内相淩脅”,描述唐代末期朝廷内部派系通過勾結藩鎮勢力相互欺壓威脅的情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引文或用法案例,可參考《舊唐書》《新唐書》等曆史文獻。
《淩脅》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恐吓、威脅、壓迫、欺淩他人。它可以形容一種強制性或暴力行為,暗示人們在某種情況下面臨危險或困難。
《淩脅》的部首分别為“冫”和“木”,它的總筆畫數為12。
《淩脅》是一個形聲字,字義的構成部分和發音成分都有特定含義。從字形上看,冫象征寒冷,木象征人,表示不仁;從發音上看,“淩”帶有冷酷的意味,而“脅”表示對人的壓迫。兩者組合形成《淩脅》這個詞。
在繁體漢字中,淩脅的寫法為「淩脅」。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淩脅的寫法有所不同。主要差異在于字形的演變和部分偏旁部首的異同。然而,詞語的基本意義和發音在演變中保持不變。
1. 他被一個惡劣的幫派淩脅着,不得不聽從他們的要求。
2. 這家公司使用威脅和淩脅的手段來逼迫員工加班。
組詞:淩厲、淩辱、恐脅、脅迫。
近義詞:威吓、恐吓、欺壓。
反義詞:寬容、體諒、和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