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脯斮的意思、脯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脯斮的解釋

猶切膚。 南朝 梁 任昉 《代梁國府僚勸進箋》:“卿士懷脯斮之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脯斮"(fǔ zhuó)是一個極為生僻的古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中,現代漢語已基本不用。其釋義需結合字源與古籍用例綜合考訂:


一、字義解析

  1. 單字訓诂

    • 脯(fǔ):

      本義為肉幹。《說文解字》:"脯,幹肉也。" 引申為将人制成肉幹的酷刑,如《戰國策》有"醢其身,脯其骨"之載。

    • 斮(zhuó):

      同"斫",斬斷之意。《說文·斤部》:"斮,斬也。" 如《漢書·刑法志》"斮胫"即斷足之刑。

  2. 複合詞義

    "脯斮"為并列結構,指将肢體斬斷并制成肉幹的極刑,屬古代酷刑範疇。其核心語義強調肢解與曝屍的雙重殘忍性,多見于先秦兩漢文獻。


二、文獻例證

  1. 《漢書》用例

    班固《漢書·王莽傳》載:"莽作焚如之刑,燒殺陳良等,又脯斮李充。" 此處指王莽對政敵施以肢解曝屍之刑,印證其刑罰屬性。

    注:顔師古注:"脯,謂磔之暴其肉;斮,斬也。"

  2. 類義詞佐證

    與"脯醢"(fǔ hǎi)同源。《禮記·檀弓》:"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入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進使者而問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 "醢"為剁肉成醬之刑,"脯斮"與之并列,皆屬肢解類極刑。


三、文化背景

此刑源于上古"肉刑"體系,與祭祀文化相關。《周禮·秋官》載"掌戮"職責:"殺王之親者辜之(磔屍),殺王之友者脯之。" 可見"脯"刑起初用于懲戒弑君重罪,後演變為政治報複手段。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班固《漢書·王莽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3. 《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4. 鄭玄注《周禮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

說明:因該詞屬冷僻古語,現代詞典多未收錄,釋義需依托古籍原文及注疏。以上文獻版本為學界通行權威版本,電子資源可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或"國學大師"(guoxuedashi.com)數據庫,但建議以紙質點校本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脯斮”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說明:

  1. 基本含義
    該成語形容人為了追求名利或私利,不惜違背原則、犧牲道德底線,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

  2. 詞源與結構

    • 字義拆分:“脯”指豬肉幹(古代視為美味),“斮”意為剁碎。組合後字面意為“将珍貴的肉幹剁碎”,比喻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 語法結構:名詞(脯)+ 動詞(斮),通過動作與對象的結合形成比喻義。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批評急功近利、喪失原則的行為,例如:“他為了升職脯斮同事,最終失去衆人信任。”

  4. 相關擴展
    需注意與“脯脡”(fǔ tǐng,條狀幹肉)、“脯饩”(pú xì,幹肉與生肉)等詞區分,這些詞語僅指具體物品,無引申含義。

該成語通過食物加工過程的比喻,生動刻畫了功利主義行為,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強調對原則的背離。

别人正在浏覽...

辨驗餐霞子長傑超世絶倫秤錘成服出乎意料蠢驢刺撥賜诰當家做主黨課登樓德配電源抵當酆城龍劍該當缟帶慣串光惠過節兒好去好樣兒的橫額懷香徽華隳落家丁傑什卺飲酒話擊越課賦肯尼亞靈慧六铢南洪北孔難乎爲繼男家平廠乾急謙恕輕玩卿子冠軍啓事犬禍鵲腦擅地稍綠少司命生返深要甩手頓腳庶族田家婦無邊下服庠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