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魚肉類美味肴馔。 唐 韋應物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詩:“鮮肥屬時禁,蔬果幸見嘗。” 明 宋濂 《送東陽馬生序》:“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魯迅 《彷徨·傷逝》:“油雞們也逐漸成為肴馔,我們和 阿隨 都享用了十多日的鮮肥。”
(2).謂魚兒活潑肥壯。 宋 梅堯臣 《邵考功遺鮆魚及鮆醬》詩:“已見楊花撲撲飛,鮆魚江上正鮮肥。” 清 黃叔璥 《台海使槎錄·物産》:“魚二種,志所未録。一曰新婦啼,狀本鮮肥,熟則拳縮,意取新婦踧踖也。” 徐珂 《清稗類鈔·動物·發發綠》:“ 鴨緑江 有魚,極鮮肥,形似縮項鯿,滿語名曰發發緑。”
“鮮肥”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新鮮的肉類或魚類制成的美味食物,常用于古代詩文。例如:
多用于描寫水中魚類的鮮活狀态。例如:
“鮮”在此處取“新鮮、鮮美”之意,“肥”則指肉質豐腴或生物體态豐滿。該詞多用于文學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直接使用,但可通過古詩文或曆史文獻加深理解。
鮮肥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食物色澤鮮明、味道美味可口、肉質肥美的意思。它常用來形容新鮮的蔬菜水果、肉類以及其他食品。
鮮肥的拆分部首是魚和月,屬于漢字中的複合部首。
鮮肥的總筆畫數為16畫。
鮮肥的來源比較簡單直接,是由鮮和肥兩個字合并而成。鮮表示新鮮、清香,肥表示富有、肥沃。由于漢語文字的特點,将兩個詞合為一個,形成了鮮肥這個詞。
在繁體字中,“鮮肥”保持不變。
根據古代漢字寫法的規則,可以得知鮮肥的古代寫法。其中,“鮮”字的古代寫法為“鮮”,用于表示魚類或水鮮的意思,它的構成由“魚”和“羊”兩個字組成;“肥”字的古代寫法為“腓”,表示身體肥胖或者土地肥沃的意思,它由“⺼”和“非”組成。因此,根據古時候的寫法,“鮮肥”可寫為“鮮腓”。
1. 這道菜色香味俱佳,鮮肥可口,令人食欲大開。
2. 那塊肉紋理分明,色澤鮮肥,非常適合烹饪。
1. 鮮美:表示食物味道鮮美可口的意思。
2. 肥滿:表示身體肥胖、健康的意思。
3. 鮮蔬:表示新鮮的蔬菜。
1. 鮮美:意思相似,都用來形容食物味道好。
2. 鮮嫩:用來形容食物質地細嫩、口感好。
1. 枯瘦:用來形容肉類或其他食物質量差、無滋味。
2. 衰老:用來形容食物變質、口感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