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思存。《詩·鄭風·出其東門》:“雖則如荼,匪我思且。” 鄭玄 箋:“匪我思且,猶非我思存也。” 馬瑞辰 通釋:“且即徂之渻借,故《箋》謂且猶存。《釋文》:且音徂,引《爾雅》‘徂,存也’為證。”一說“且”為語助(音jū),見 朱熹 集傳。
“思且”是一個出自《詩經·鄭風·出其東門》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學術界存在不同解釋,具體可分為以下兩種主流觀點:
鄭玄與馬瑞辰的訓诂解釋
《詩經》原句“匪我思且”中的“且”通假為“徂”,意為“存”。因此“思且”即“思存”,表示“思念的對象”或“心中所想的人”。這一解讀得到《爾雅》“徂,存也”的文獻支持,強調詩中男子對愛人的專一情感。
朱熹的語助詞說
南宋朱熹在《詩集傳》中将“且”視為句末語助詞(讀作jū),無實義,僅加強語氣。這種解釋側重詩句的韻律,淡化字面含義。
▲補充說明
現代有觀點将“思且”拆解為成語,解釋為“思考與行動結合”(如),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依據,可能是對古典詞彙的重新演繹,需注意區分古今語境差異。
建議深究古典含義時,優先參考《詩經》注疏類文獻,并結合“且”字在古文中的多音多義性(如助詞、暫且、将近等)綜合理解。
思且(sī qiě),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拆分為“思”和“且”兩個部分。其中,“思”的部首為心,筆畫數為9;“且”的部首為一,筆畫數為4。
《思且》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見于《禮記·王制》一書中,所用意義為“謹慎”、“小心”。後來,這個詞也引申為“思考”、“思量”等含義。
在繁體中,思且的寫法為「思且」。
在古代,思且的字形和現在的略有差别。其中,“思”在古代寫作“恖”,字形中心的“心”字略微偏右,“且”在古代寫作“鷟”,字形上有鳥的意象。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上述古代字形已經較少使用。
1. 他對問題思且周全,給出了一個明智的答案。
2. 在陌生的環境中,我需要思且小心,以免出現意外。
思想、思維、思考、思量、思路
考慮、思忖、思索、思量
草率、魯莽、漫不經心、輕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