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奔迫。《宋書·禮志四》:“而山川大神,更為簡闕,禮俗頽紊,人神雜擾,公私奔蹙,漸以滋繁。” 唐 元稹 《雉媒》詩:“斂翮遠投君,飛馳勢奔蹙。”
(2).奔跑踐踏。
“奔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奔迫(緊迫、急促)
指因壓力或急迫情境而産生的緊張狀态。例如《宋書·禮志四》中“公私奔蹙,漸以滋繁”,描述因事務繁雜導緻的緊迫感;唐代元稹《雉媒》詩“飛馳勢奔蹙”,則通過動态描寫體現急促的态勢。
奔跑踐踏
強調快速奔跑并伴隨踩踏的動作。例如部分文獻中提到的“奔跑踐踏”,多用于描述群體或動物在混亂中的行為。
補充說明:
《奔蹙》是一個詞語,意思是奔跑時被壓迫、受阻或受困擾。
《奔蹙》的部首是“辵”和“足”,其中“辵”表示走動,而“足”表示腳。《奔蹙》一共有14個筆畫。
《奔蹙》是由“奔”和“蹙”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奔”的本義是快速行走,疾跑;而“蹙”的本義是受阻、束縛,也有被壓迫、困擾的意思。将兩個字合并,形成了“奔蹙”的意思,表示在奔跑過程中受到阻礙和困擾。
《奔蹙》的繁體字為「奔蹙」。
在古代寫作中,《奔蹙》這個詞語并不存在。漢字的演變與時代的變遷有關,所以在古代并沒有使用《奔蹙》這個詞來表達其含義。
1. 他在比賽中奔蹙于高牆,無法繼續前進。
2. 同學們都在奔蹙前進的道路上,互相鼓勵着。
3. 運動員們在短跑比賽中不惜一切,克服奔蹙,追求冠軍的榮譽。
1. 奔馳:快速奔跑的意思。
2. 蹙眉:眉頭緊皺,表示煩惱、不高興的表情。
3. 阻礙:妨礙、阻止前進。
4. 困擾:困住、糾纏不休。
1. 奔襲:猛沖、突襲。
2. 蹿躍:竄出、跳躍。
3. 逆境:困難、不利的環境。
1. 安然:平穩、順利。
2. 流暢:順暢、通順。
3. 自如:自由、隨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