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戴望舒的意思、戴望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戴望舒的解释

戴望舒(1905-1950) : 诗人。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今余杭)人。20年代和苏汶编辑《璎珞》、《无轨电车》等杂志。抗日战争期间在香港为多家报纸编副刊。日军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1949年后在北平华北大学任职。诗歌《雨巷》为其代表作。著有诗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戴望舒(1905-1950)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诗人、翻译家和文学理论家,其姓名在汉语语境中被视为新诗创作与西方文学译介融合的象征符号。从文学批评角度解析,“戴望舒”一词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内涵:

  1. 现代派诗歌代表人物

    作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核心成员,戴望舒突破了传统格律诗的形式束缚,开创了以意象营造和情绪流动为特征的抒情体系。其代表作《雨巷》通过丁香、油纸伞等核心意象构建朦胧意境,奠定了他"雨巷诗人"的文学定位(来源:中国现代文学馆)。

  2. 中西诗学融合典范

    戴望舒在《诗论零札》中提出"诗歌不能借重音乐,它应去了音乐的成分"理论主张,这一观点既受法国象征主义影响,又包含对中国古典诗歌含蓄美学的继承。其翻译作品涵盖波德莱尔、洛尔迦等欧洲诗人,形成独特的跨文化诗学体系(来源:北京大学现代诗歌研究中心)。

  3. 战时文学精神符号

    抗日战争期间,戴望舒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期间创作《我用残损的手掌》,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存亡紧密结合,该作品被文学史家视为战争时期知识分子精神图谱的重要构成(来源:《中国新诗发展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版)。

作为汉语文学专有名词,"戴望舒"承载着中国新诗从形式革新到精神深化的双重演进轨迹,其姓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标注为"文化人物词条",释义强调其作为新诗现代化转型关键节点的历史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其名字和文学成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名字来源与含义

“望舒”取自屈原《离骚》中的诗句“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这里“望舒”指神话中为月亮驾车的神祇,后成为月亮的代称,象征纯洁与诗意。他原名戴朝安(或戴朝宗),曾用笔名戴梦鸥、江思等。

二、文学地位与风格

  1. 象征主义代表:融合法国象征派诗歌的朦胧美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开创现代诗派风格。
  2. “雨巷诗人”称号:因代表作《雨巷》得名,诗中“丁香姑娘”意象化用李璟“丁香空结雨中愁”,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反映时代忧郁情绪。
  3. 作品特点: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等以忧郁、哀婉为基调,善用象征手法表达内心情感。

三、生平与贡献

四、评价

其诗作既有古典文学底蕴,又具现代主义探索,虽因“低吟个人哀愁”受争议,但《雨巷》等作品至今被视为新诗经典。

别人正在浏览...

熬累本府避弄博邪不过不辱使命猜量层波长规朝幰词典德庸定谳杜园而此访俗法子服行干求管综鼓舞行夥黑鸟河水鸿毛泰山红男绿女环裂画石简材检料结胸精空进土箜篌引空慧狼吞霖潦卵脬蛮为没包弹潜畅浅丈夫清署赇请群起攻之善文能武蛇弓盛主神嚎鬼哭沈声逃降踏橇体度妄异危主瓮溢五斗先生下忙晓以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