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竊統的意思、竊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竊統的解釋

不正規的皇統。與“正統”相對。 清 魏禧 《正統論上》:“天下之偏統絶,雖亂賊固已正乎其為天子、有天下,則不得不歸之竊統。” 清 魯一同 《正統論》:“ 魏氏 曰天下不可一日無君。故正統有時而絶,而統無絶,於是有正統,有偏統,有竊統,三統明而天下之統不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竊統"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語境和批判色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通過非法或不正當手段篡奪、僭越國家政權或統治正統地位的行為。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并附權威文獻參考:


一、單字釋義

  1. 竊(qiè)
    • 本義:偷盜,私下占有不屬于自己的東西。
    • 引申義:非法地、不正當地獲取(權力、地位等)。

      來源:《說文解字》:"盜自中出曰竊。"

  2. 統(tǒng)
    • 本義:絲的頭緒,引申為系統、綱紀。
    • 政治含義:指國家政權、統治體系或法統(統治的正統性)。

      來源:《漢書·賈誼傳》:"制令行統,莫不壹禀于天子。"


二、複合詞"竊統"的完整釋義

竊統(qiè tǒng)

指以陰謀、武力等非正當方式篡奪國家統治權,僭越正統地位的行為。強調其非法性與道德否定性,多用于批判亂臣賊子或政權更疊中的不正當手段。

核心特征:


三、古籍文獻例證

  1. 《後漢書·王莽傳》

    "莽因漢衰,竊統天位,僞作符命,以惑衆心。"

    (王莽趁漢朝衰微,篡奪皇位,僞造天命欺騙民衆。)

    此處"竊統"直指王莽篡漢的非法性。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後漢書》卷九十九,第4125頁。

  2. 《資治通鑒·唐紀》(司馬光)

    "安史竊統,四海沸騰,蓋失其道也。"

    (安祿山、史思明篡奪政權,導緻天下動蕩,因其違背正道。)

    以"竊統"批判安史之亂的反叛性質。

    來源:中華書局《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八,第7093頁。


四、現代權威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竊統:非法竊取統治權。

例句:"封建史家常以'竊統'斥責篡位者。"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版,第8卷,第102頁。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竊統:僭越正統,指用不正當手段奪取政權。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第1216頁。


五、概念辨析


參考文獻(可查證來源)

  1. 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1965年。
  2. 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1956年。
  3.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4.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

(注:古籍原文可通過中國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或"國學大師"平台線上驗證;現代詞典可查閱紙質版或權威數據庫如"知網工具書庫"。)

網絡擴展解釋

“竊統”是一個曆史與政治語境中的特殊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竊統”指通過非法或暴力手段奪取統治權,或指不被認可的政權合法性。該詞由“竊”(偷盜、篡奪)和“統”(統治、政權)組成,強調統治權獲取的非正當性。

二、曆史背景與延伸解釋

  1. 古代皇權語境
    在清代學者魏禧、魯一同的論述中,“竊統”與“正統”“偏統”并列,指非正規的皇權繼承體系。例如,當正統斷絕時,即使篡位者實際掌控天下,其政權仍被視為“竊統”()。

  2. 現代引申義
    可泛指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力或地位的行為,例如政變、篡權等,常用于分析曆史事件或政治現象()。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概念辨析

概念 特點 與“竊統”關系
正統 合法繼承的統治體系 直接對立
偏統 部分合法的地方政權 與竊統同為非正統分支

提示: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褒貶傾向。如需深入探讨曆史案例,可參考《正統論》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襃賜表勒碧酒避命部别層壁唱叛地棘天荊豆腐花仿刻番氓分白豐隆浮輕裹革國鈞寒井憨狀可掬好利花式尖巧夾竹桃節調憬然譏俗決憲隽爽科學教育影片諒士鱗彩靈嶽幂籬木鸢千千前喆勤德鹙梁肉袒負荊入滅桑白皮三衡扇地上地山菊十敗世載獅子補收箭書種櫯枋天軍廳頭痛懲同屬痌心童顔網袋悟頭詩線形動物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