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相帥 ”。相繼;一個接一個。《荀子·富國》:“百姓誠賴其知也,故相率而為之勞苦,以務佚之,以養其知也。”《漢書·溝洫志》:“又民利其溉灌,相率治渠,雖勞不罷。”《資治通鑒·晉元帝太興三年》:“ 石生 虜 宋始 一軍,北渡 河 ,於是 河 南之民皆相帥歸 矩 ( 李矩 ), 洛陽 遂空。” 胡三省 注:“帥,讀曰率。” 明 高啟 《張中丞廟》詩:“公卿相率作降虜,草間拜泣如羣羊。” ********* 《“一二·一”運動始末記》:“翌日,全市各校學生,在市民普遍的同情與支持之下,相率罷課,表示抗議。”
“相率”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
指“相繼;一個接一個”,也可理解為“共同行動或帶領”。該詞由“相”(相互)和“率”(帶領)組合而成,強調群體行為的連續性或協作性。
文言文中的用法
在古籍中多表示“相繼”或“共同行動”。例如:
現代延伸含義
在熱力學中,“相率”指多相體系的相數、組分數與外界條件的關系(如溫度、壓力),屬于科學術語。但此用法較為專業,日常語境中較少見。
如需更多例句或具體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資治通鑒》等文獻。
相率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為xiāng shuài,意為“互相率領、帶領、帶頭”,表示一群人以某個人為首領或領袖,相互跟隨他的行動。
相率的部首是目(mù),總共由5個筆畫組成。
相率作為一個詞語主要用于文言文和古書中,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相率的繁體形式為“相率”。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相率的“相”字常常寫作“皀”,即在上方加一個點,形狀與現代的“目”字稍有不同。而“率”字在古代的寫法也有一些變體,形狀可能與現代的略有出入。
他們相率前往山區進行救援。
相率可以與其他漢字組合成為一些詞語,例如:相率而行、相率而去。
近義詞有:帶頭、領導、引領。
反義詞有:不跟隨、違抗、背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