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蓐的意思、卧蓐的詳細解釋
卧蓐的解釋
猶卧病。《後漢書·趙岐傳》:“年三十餘,有重疾,卧蓐七年。”
詞語分解
- 卧的解釋 卧 ò 睡倒,躺或趴:卧倒。卧鋪。卧室。卧底(埋伏下來做内應,如“卧卧傳中”)。 * 。卧龍(喻隱居或尚未露頭角的傑出人才)。卧薪嘗膽(形容刻苦自勵,志圖恢複)。藏龍卧虎(喻潛藏着人才)。 把去殼的雞蛋
- 蓐的解釋 蓐 ù 陳草複生,引申為草墊子,草席:蓐婦(産婦)。蓐母(接生婆)。坐蓐(臨産)。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卧蓐”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具體意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讀音:wò rù
- 字形結構:由“卧”(躺卧)和“蓐”(草席、草墊)組成,字面含義為“躺卧在草席上”。
二、主要含義及語境
-
喪葬禮儀中的“守靈”行為
在《禮記·喪大記》等古籍中,“卧蓐”指子女為逝去親人守靈時,席地而卧的儀式。具體表現為:
- 居住環境:住簡陋房屋,睡草席(苫)、枕土塊,飲食用瓦器。
- 象征意義:通過身體受苦表達哀痛,體現孝道與對逝者的尊重。
-
“卧病”或“臨産”的引申義
在非喪葬語境中,“蓐”可指産褥或病榻,因此“卧蓐”也可表示:
- 長期患病:如《後漢書·趙岐傳》記載“卧蓐七年”,指因病卧床。
- 産婦臨産:古代将分娩稱為“坐蓐”,“卧蓐”則可能指産前休養(此用法較少見)。
三、文化内涵辨析
- 禮儀與情感:喪葬中的“卧蓐”是儒家“慎終追遠”思想的體現,強調通過自我約束傳遞哀思。
- 語義演變:隨着時代變遷,“蓐”從草席引申為病榻或産褥,導緻詞義分化,需結合文獻具體分析。
四、現代使用建議
當代語境下,“卧蓐”多用于曆史或文化研究,日常交流中已罕見。若需表達“卧病”,更常用“卧病在床”;“守靈”則多用現代白話詞彙替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卧蓐的意思
卧蓐(wò rù)是一個成語,意為在病榻上躺着。形容重病纏身,無法下床活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卧蓐由卩(卩部首)和艹(草字頭)兩個部首組成。卩部的筆畫數為2,艹部的筆畫數為6,總筆畫數為8。
來源
卧蓐最早出現在《史記·醫書》中,形容病榻之上。
繁體
繁體字為臥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卧蓐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例句
1. 他病得很重,卧蓐不起。
2. 他一病不起,一直卧蓐在家。
組詞
卧床、卧病、卧榻等。
近義詞
卧病、臥床。
反義詞
起身、起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