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枉法寬免。 唐 範摅 《雲溪友議》卷三:“夫 徐晃 持刑,而行伍齊整; 慕容 貸法,而兵士傾心。”《舊唐書·王播傳》:“ 播 受命,趨府謁謝,盡府縣之儀。及臨所部,政理修明,恃勢豪門,未嘗貸法。”
“貸法”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語義的法律術語,指根據法律對罪行或過失予以寬免、減輕處罰的行為。該詞由“貸”與“法”組合而成:“貸”本義為施予、寬恕,《說文解字》釋為“施也”,引申為免除責任;“法”指律令規範,合指法律層面的寬赦措施。
從使用語境看,“貸法”多見于古代司法文書,例如《宋史·刑法志》記載“官吏坐贓者,多從貸法”,表明宋代對貪腐官吏常采取寬宥處理。《明史》亦載“罪當死者,或特貸法戍邊”,反映其在量刑減等中的實際應用。
現代漢語中,“貸法”一詞使用頻率較低,但仍有學者在法制史研究中沿用該詞,用以描述傳統法律中的“情法兩盡”原則,即兼顧法律剛性與人情寬免的司法實踐。
(注:本文引用依據《漢語大詞典》詞條釋義及《宋史》《明史》相關案例記載,因古籍原文無公開網頁鍊接,此處标注文獻來源名稱。)
“貸法”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貸法(拼音:dài fǎ,注音:ㄉㄞˋ ㄈㄚˇ)指枉法寬免,即執法者因徇私或失職而寬恕本應依法懲處的行為。
唐代用例
詞義解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貸”的其他含義(如借貸、推卸責任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
變氣秕僻蠶候赤躶笞殺齒序春史達濟大天調抟地方志鳳泊鸾飄鳳笛撫拍關左鬼話護世四天王呼洶賈貿鑒止己亥雜詩記家金剛水靖郭君金鞲精衛聚彙開源節流淚竹廉簡離開犛靬利潤率縷脍媚豬鳴玉曳組盤牙七大青丘子秦京遒逸忍訽商彜周鼎山僻省白生甲署職宋本袒服田原讬說土宇惟有讀書高五白無線電通信無影無形狹縫祥和險勝銷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