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護世四天王的意思、護世四天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護世四天王的解釋

即四天王。《法華經·方便品》:“護世四天王,及大自在天,并餘諸天衆,眷屬百千萬,恭敬合掌禮,請我轉6*6*輪。”參見“ 四天王 ”、“ 護世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護世四天王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護世四天王,又稱“四大天王”,是佛教中重要的護法神祇,其名稱與職能在漢語語境中有明确的釋義與文化内涵:

一、漢語詞典釋義

  1. 護世

    指“守護世間”,源于佛教“護持國土、庇佑衆生”的職責定位。《佛學大辭典》釋為“擁護四天下,令諸有情離苦得樂”。

  2. 四天王

    指四位統領鬼神、鎮守方位的天王,其名號與象征在漢語中固定為:

    • 東方持國天王(持:執持;國:國土)
    • 南方增長天王(增長:令善根增長)
    • 西方廣目天王(廣目:以淨天眼觀照世間)
    • 北方多聞天王(多聞:福德聞名十方)

二、佛教經典中的職能與象征

據《長阿含經》載,四天王居須彌山腰四方,各護一天下(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職責如下:

  1. 持國天王:持琵琶,司調和諧,護持東洲衆生。
  2. 增長天王:持寶劍,司斷煩惱,護南洲善根增長。
  3. 廣目天王:持赤龍(或索),司監察善惡,護西洲安甯。
  4. 多聞天王:持寶傘(或塔),司福德庇護,護北洲免受侵擾。

    (來源:《長阿含經·世記經》

三、文化影響與藝術表現

漢傳佛教寺院常于山門殿塑四天王像,如杭州靈隱寺、北京雍和宮等,其形象自唐代定型:

四、宗教意義與民俗融合

四天王信仰融入東亞民俗,如:


權威參考來源

  1.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
  2. 《長阿含經》(佛教經典,大正藏第1冊)
  3. 《漢傳佛教寺院造像規制研究》(中國佛教協會編)
  4. 敦煌寫本P.4514《毗沙門天王靈驗記》(法國國家圖書館藏)

網絡擴展解釋

護世四天王是佛教中四位重要的護法天神,又稱四大天王或四天王,其核心含義及文化内涵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定義

護世四天王指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源自佛教宇宙觀中的“四天王天”(欲界第一重天),居于須彌山腰的犍陀羅山四峰,分别守護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四大部洲。

二、起源與演變

三、四天王詳解

  1. 東方持國天王

    • 象征:身白或綠色,持琵琶或阮琴,主音樂引導衆生,代表“中道”思想(弦松緊適中)。
    • 守護:東勝神洲,居須彌山白銀埵。
  2. 南方增長天王

    • 象征:身青色,持寶劍斬煩惱,護佛法不受侵犯。
    • 守護:南贍部洲,居琉璃埵。
  3. 西方廣目天王

    • 象征:身紅色,手纏赤索(或龍蛇)托寶塔,表世間無常與内心堅定。
    • 守護:西牛賀洲,居水晶埵。
  4. 北方多聞天王

    • 象征:身綠色或金色,持寶傘(或銀鼠),護財富、禦外擾,兼為戰神與財神化身。
    • 守護:北俱蘆洲,居黃金埵。

四、文化象征

五、相關概念

如需更深入的梵文經典或曆史演變細節,可參考佛教典籍《法華經》及相關寺院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保存被肘贲豚比落筆文剗内超群拔萃悼詞倒楣耋老翻腸攪肚氛厲鈎飾豪酋橫塞咶咶喇喇黃石經回顔呼嵩晈潔接盤巾鞴京坻警門進身畸翁軍監克羅地亞刻志魁畸撂荒離慜靈館臨訊蠻不在乎愍不畏死墨妙昵厚逆向逆言破月婆子跄跻諐諐樵山清刻色役賞設韶華收籍遂利剔齒纖土平委釋甕下窩匪沃焦舞池閑業小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