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遒逸的意思、遒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遒逸的解釋

亦作“ 遒佚 ”。雄健飄逸。《梁書·周捨傳》:“﹝ 捨 ﹞辭理遒逸,由是名為口辯。”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五:“ 畿 好古,三槐 王氏 後,模得其本,出以示餘。志字大小,甚類《蘭亭叙》,其間‘曲水’、‘會稽’字,尤逼叙,筆力遒逸,真有父風。”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苦竹君》:“字法 李北海 《雲麾将軍碑》,得其遒佚。”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此圖本 唐 閻立本 粉本,載在畫苑, 松雪 蓋臨之也。有 吳匏菴 跋文,亦遒逸,乃 虞山 錢介王 所藏弆者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遒逸”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iú yì,主要用于形容文筆、書畫或言辭的風格兼具雄健與飄逸的特點。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出處與曆史用例

  1. 《梁書·周舍傳》
    記載周舍“辭理遒逸”,指其言辭雄健灑脫,因此以口才聞名。
  2. 《北史·祖瑩傳》
    提到祖瑩“詞藻遒逸”,形容其文章剛勁而富有逸緻,年少時便受推崇。
  3. 宋代趙彥衛《雲麓漫鈔》
    評價書法作品“筆力遒逸,真有父風”,強調書法中的力道與飄逸兼具。

應用領域


近義詞與關聯詞


“遒逸”是兼具力量與美感的藝術評價術語,常見于古典文學與藝術批評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意蘊。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梁書》《北史》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遒逸: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遒逸(qiú y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雄偉壯麗,形容格調高雅,豪邁不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部首:辶(辵)
筆畫:17畫

來源和繁體

遒逸一詞的來源較為古老,最早見于《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相如,才力遒逸。”在古代文獻中常用來描述人物的才華悟性出衆,形容其氣質與行為都非常優美高尚。

在繁體字中,遒逸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例如在古代小篆字中,遒逸的寫法是遒逸(qíu 覀 一),當時的發音也有所差異。

例句

1. 他的風度遒逸,舉止典雅,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這首詩的意境十分遒逸,引人入勝,讓人陶醉其中。

組詞

1. 遒勁:形容力量強大,有力的樣子。
2. 雅遒:形容文人雅士的氣質高尚,舉止不凡。
3. 雄遒:形容陽剛威武,氣魄宏大。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高峻、雄奇、壯麗、魁梧。
反義詞:寒碜、猥瑣、庸俗、低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