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旌録的意思、旌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旌録的解釋

表彰叙錄。《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車駕親率羣司,躬行古禮” 裴松之 注引 晉 陳壽 《魏名臣奏》:“ 文皇帝 旌録先賢,拜 玄 適孫 小同 以為郎中。”《晉書·元帝紀》:“其 吳 之高德名賢或未旌録者,具條列以聞。” 南朝 宋 顔延之 《陽給事诔序》:“逮 元嘉 廓祚,聖神紀物,光昭茂緒,旌録舊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旌録”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īng lù,其核心含義是表彰并記錄,特指對有功績、德行或才能的人進行褒獎和載入史冊,多見于古代文獻和正式文書中。

具體解析:

  1. 單字釋義

    • 旌:本義為旗幟,引申為表彰、顯揚,如《左傳》中“以旌其美”。
    • 録:通“錄”,意為記錄、載入冊籍。
      合起來即“表彰并記錄在案”,體現官方或權威認可。
  2. 古籍用例

    • 《晉書·元帝紀》提到:“其吳之高德名賢或未旌録者,具條列以聞”,指将未被表彰的賢能之士列舉上報。
    • 《三國志·魏志》裴松之注中記載“旌録先賢”,意為追認先賢功績并提拔其後代。
  3. 應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記載、诰命文書或追封場合,如南朝顔延之《陽給事诔序》中“旌録舊勳”,指對舊日功臣的褒揚和記錄。

“旌録”強調通過官方形式對個人或群體的貢獻予以表彰和存檔,兼具精神嘉獎與文獻留存的含義,體現了古代社會對功德的重視。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旌録

《旌録》(jīng lù)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旌(jīng)和録(lù)。

旌是由“方”(方形)部首和“畏”(尚未識别)部分組成。它是一個漢字,讀音為jīng,意思是"旗幟"或"紀念标志"。在繁體中,旌的地位和讀音沒有改變。

旌的筆畫數為6劃。

録由“金”(金屬部首)和“錄”(lu)部分組成。在繁體中,録的地位和讀音沒有改變。

録的筆畫數為16劃。

來源

《旌録》的來源是古代的行政機關記錄儀表。旌指的是旌旗,用來标志紀念或者作為一個記號,而録指的是文字記錄的意思。

繁體

《旌録》在繁體中的寫法仍然為旌録。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旌録的寫法可能會和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上其意義和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他的成就被書寫在國家的《旌録》中。

2. 通過展覽,我們了解到了曆史的《旌録》。

組詞

1. 旌史(jīng shǐ)- 指的是用旌録記錄下來的曆史。

2. 録像(lù xiàng)- 指的是通過錄像來記錄的影像。

近義詞

紀錄、記載

反義詞

清除、删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