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春官的意思、春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春官的解释

(1).古官名。 颛顼氏 时五官之一,为木正。见 贾公彦 《〈周礼正义〉序》《左传·昭公十七年》 汉 服虔 注。又为《周礼》六官之一,掌礼法、祭祀。见《周礼·天官·小宰》。 唐 、 宋 、 明 、 清 司天官属有春官正、夏官正等五官。 明太祖 立春夏秋冬官,谓之四辅。见《旧唐书·职官志二》《宋史·律历志》《明史·安然传》

(2). 唐 光宅 年间曾改礼部为春官,后“春官”遂为礼部的别称。 唐 杜甫 《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天老书题目,春官验讨论。” 唐 皎然 《兵后送姚太祝赴选》诗:“名动春官籍,翩翩才少儔。” 明 归有光 《亡友方思曾墓表》:“既一再试春官不利,则自叱而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拒媒》:“俺若不去呵,又怕他新錚錚春官匣印,硬选入秋宫院门。”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五:“九上春官不第,键户箸书,足不入城市。”

(3).旧俗在迎春仪式中扮演导牛者的角色。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迎春社火》:“次日打春,官给身钱二十七文,赏春官通书十本。” 清 李声振 《百戏竹枝词·春官序》:“﹝春官﹞以秃人扮之,冠带而倒骑牛背,亦笑观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春官是中国古代职官称谓,具有多重历史内涵与文化意义,主要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一、周礼职官体系中的核心职能

春官源自《周礼·春官宗伯》,为西周六官之一,掌邦礼、典乐与祭祀,统领大宗伯、小宗伯等官职,负责吉礼(祭祀)、凶礼(丧葬)、宾礼(外交)、军礼(军事)、嘉礼(婚冠)等五礼制度,同时管理乐舞、卜筮、历法等事务。其职能体现古代"以礼治国"的政治理念,是维系宗法制度的核心机构 。

二、唐代官制的礼部代称

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曾改礼部为"春官",礼部尚书称"春官尚书"。此名称沿用至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后复旧制。这一变革反映唐代对周礼制度的尊崇与仿古倾向,成为礼部的历史别称 。

三、明清时期的礼部雅称

明清文人常以"春官"雅指礼部及其官员。例如礼部尚书称"春卿",礼部侍郎称"少春官",因礼部职掌科举、礼仪、外交等事务,与周礼春官职能相承,故成为士大夫阶层的通用代称 。

四、天文历法领域的引申

因周礼春官辖属"冯相氏""保章氏"等掌天文历法之职,后世亦将司天监、钦天监官员泛称为"春官",如《宋史·职官志》载司天监"掌察天文祥异",延续春官观测天象的职能传统 。

五、文学意象中的春神象征

在诗词歌赋中,"春官"被赋予神话色彩,指代司春之神。如《楚辞》体系中的"句芒"为木神兼春神,后世文学常以"春官"隐喻春季万物生发的自然力量,形成"春官催百卉"等典型意象 。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1. 《周礼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旧唐书·职官志》(中华书局二十四史修订本)
  3. 《明史·职官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万历刊本)
  4. 《宋会要辑稿·职官》(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5. 《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笺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春官”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 古代官职名称

    • 颛顼时期:春官是“五官”之一,负责木正(掌管农业与季节)。
    • 周代:为《周礼》六官之一,由大宗伯统领,主管礼制、祭祀、历法等,下设肆师、大司乐等职。
    • 北周至明清:司天监(掌管天文历法)下设春官正,与夏、秋、冬官正并列。
  2. 礼部的别称
    唐代武则天改礼部为“春官”,后世沿用为礼部代称。例如杜甫诗句“春官验讨论”即指礼部官员审核科举文章。

  3. 迎春仪式角色
    明清民俗中,“春官”指迎春活动中的导牛者,常由秃头之人扮演,倒骑牛背,象征春耕开始。

  4. 引申含义(成语)
    现代词典中,“春官”被引申为“官员职位不稳定”的比喻,源自其古代职能与季节更替的关联。

春官的核心含义与礼制、农业相关,历史演变中逐渐扩展出代称礼部、民俗角色等意义。需结合具体文献或语境理解其指代。

别人正在浏览...

波属云委昌义谶兆初度之辰楚畹词牋打呆歌凋微顶头上司鼎趾斗量筲计風快风信旗分金凫舫傅粉施朱负注高崔公牛贵不召骄鬨动黄金羁患苦嘉遁姣人家廷金李勘察褲纨连篇累帧礼顺六兽楼层律手没葬磨礲淬励木炭溺篑农末千里信起齿起根戚里起绒齐刷刷曲女城任待荣秀软堰颯爽烧毛树疙瘩熟料送解溲渤所向披靡推雄位子宪律小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