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ttled] 〈方〉∶妥帖
處理定當
(1).處理、安排妥貼。 宋 朱熹 《答謝成之書》:“此中今年絶無來學者,隻 邵武 一朋友,見編書説未備,近又遭喪,俟其稍定當,當招來講究。”《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你看看,恁般時候尚不曾定當,可不是越發嬌嬾了?” 曹禺 《日出》第五幕:“此消息已傳布市面,明日行市定當一落千丈,決無疑義。”
(2).猶定害。攪擾,拖累。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一折:“你道我戀酒貪盃廝定當,你暢好村莽戇!” 元 朱庭玉 《哨遍·傷春》套曲:“ 文君 縱有當壚志,也被 相如 定當死。”
一定要;一定會。用于虛拟語氣。《醒世恒言·李玉英獄中訟冤》:“多感婆婆慈悲,救我性命!正是再生父母。若能掙紮回去,定當厚報大德。”京劇《白蛇傳》第三場:“原來小娘子住在 曹祠 附近,小生改日定當登府拜候。”
“定當”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和用法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方言用法
古典文學中的特殊含義
作形容詞(dìng dàng)
作副詞(dìng dāng)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醒世恒言》《儒林外史》等作品。
定當(dìng dāng)是一個中文詞語,具有豐富的内涵和寓意。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定”和“當”,分别是這個詞語的部首和筆畫。
“定”字的部首是“宀”(mián),表示和屋頂有關。它由八個筆畫組成,書寫時先以橫筆寫,然後再加上幾個豎筆。而“當”字的部首是“田”(tián),表示田地。它由五個筆畫組成,書寫時先畫橫筆,然後再畫幾個豎筆和一條橫筆。
源于古代的《說文解字》記載,定當最早是指确定必然發生的事情。後來,這個詞語逐漸演變成了表示理所當然、必定的意思。例如:這個結果定當如此。
在繁體字中,定當的寫法是「訂當」。繁體字在字形上保留了部分古代漢字的特點,更加有書法美感。如今,繁體字在中文書法、招牌等方面被廣泛使用。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間編修的辭書,它記錄了大量古代漢字的寫法。根據《康熙字典》,定當的古代寫法為「訂當」。
以下是幾個關于定當的例句:
1. 他付出了努力,所以這個成績定當不錯。
2.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定當奮起抵抗。
3. 隻要我們有決心,完成任務定當沒有問題。
除了定當以外,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詞語或者組詞:
1. 斷定:确定、判斷。
2. 必定:必然、肯定。
3. 定論:确定的結論。
相對應的,反義詞有:
1. 不定:不确定。
2. 不當:不恰當、不合適。
3. 反定:相反的結論。
定當這個詞語蘊含着豐富的思想和意義,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詞語,而是對人類思考和行動的深刻揭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