脣齒相依的意思、脣齒相依的詳細解釋
脣齒相依的解釋
比喻關系密切,互相依靠。《三國志·魏志·鮑勳傳》:“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蓋以 吳 蜀 脣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詞語分解
- 脣齒的解釋 .唇與齒。 晉 陸機 《文賦》:“思風發於胸臆,言泉流於脣齒。”《晉書·王濬傳》:“以累卵之身,處雷霆之衝;繭栗之質,當豺狼之路,其見吞噬,豈抗脣齒?”.借喻互相接近且有共同利害的兩方。《後漢書·黨
- 相依的解釋 互相靠對方生存或立足相依為命詳細解釋互相依靠。《左傳·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其 虞虢 之謂也!” 南朝 宋 鮑照 《蕪城賦》:“灌莽杳而無際,叢薄紛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
專業解析
“脣齒相依”是一個常用的漢語成語,其字形也常寫作“唇齒相依”。以下是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進行的詳細解釋,并附有權威來源參考:
一、 基本釋義
“脣齒相依”的字面意思是嘴唇和牙齒互相依靠。嘴唇在外,牙齒在内,兩者緊密相鄰,互相依存:嘴唇保護牙齒免受外力直接傷害,并為牙齒保濕;牙齒則支撐嘴唇,使其保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缺了任何一方,另一方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引申義:比喻兩種事物或兩個主體之間關系極為密切,相互依存,利害與共,缺一不可。強調彼此之間存在着緊密的、不可分割的聯繫,一方的存在或安危直接關系到另一方的存在或安危。
二、 出處溯源
該成語最早源于中國古代重要的曆史文獻和軍事著作:
- 《左傳·僖公五年》:記載了春秋時期著名的“假道伐虢”事件。晉國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虞國大夫宮之奇勸谏虞公不要答應,其中說道:“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這裡首次明确将虞國和虢國的關系比喻為“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後“唇亡齒寒”或“唇齒相依”便成為固定成語,用以形容緊密的依存關系。 (參考來源:《左傳》)
- 《三國志·魏書·鮑勳傳》:也有“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的記載,用“唇齒相依”來形容吳國和蜀國之間緊密的同盟和依存關系。 (參考來源:《三國志》)
三、 用法與示例
- 用法:通常在句中作謂語、定語或賓語,用于描述國家、地區、團體、事物或概念之間極為緊密的依存關系。
- 示例:
- 這兩個國家在經濟和國防上脣齒相依,任何一方的動蕩都會波及另一方。
-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并非對立,而是脣齒相依的關系。
- 他們兩家公司是多年的合作夥伴,業務上早已唇齒相依。
四、 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對“唇齒相依”的解釋為:“嘴唇與牙齒相互依存。比喻關系密切,互相依存。”(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解釋為:“嘴唇和牙齒互相依靠。比喻關系密切,互相依存。”(參考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 漢典網:提供該成語的詳細解釋、出處及示例。(參考來源:漢典網 - 漢語字典、詞典查詢平台)
“脣齒相依”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形象生動的成語,它通過人體器官唇與齒密不可分的生理關系,深刻地比喻了事物間相互依賴、共存共榮的緊密聯繫,至今在漢語中廣泛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唇齒相依”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釋義
比喻雙方關系極為密切,互相依存,如同嘴唇和牙齒一般,一方的存亡直接影響另一方。該成語強調彼此間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繫,常用于形容國家、集體或人際間的依存關系。
2.出處與典故
- 最早記載:可追溯至《左傳·僖公五年》的“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講述晉國借道虞國滅虢國,虞、虢兩國如唇齒般相互依存的曆史典故。
- 文獻引用:西晉陳壽《三國志·魏書·鮑勳傳》中明确使用該詞:“吳、蜀唇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
3.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唇亡齒寒、輔車相依、休戚相關、生死與共。
- 反義詞:不共戴天、勢不兩立、各行其是、一刀兩斷。
4.用法與示例
- 語法結構:主謂式,多作定語或謂語。
- 例句:
-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唇齒相依。
- 企業與合作方唇齒相依,共同應對市場挑戰。
5.寓意與延伸
該成語強調團結互助的重要性,警示人們重視依存關系中的共同利益,避免因孤立導緻危機。例如,國際盟友或生态鍊中的物種關系均可適用此喻。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或更多例句,可參考《三國志》《左傳》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阿武子白言頒職不料量曹偶冊錣朝譴宸慈騁續楚酷粗論待物都大多情善感發剌鳳嘯膈疝供報拱廊鞏衛酤酒紅丸案黃輿鹄鳴山昏黯黪家鼠階乘诘明節義進引久後雞瘟記問拘闆愧悅袴腰帶勞擾量忖理直隆誇麻沸明靈民戶盤面盤郢偏聽辟席鉗形攻勢青繩磬子羣學騷子襫襏私窠子跳浪吞炭外日霧唾相吵